投資(機)評估中,資本形成代表公司的一種態度及過往的經營成果,理想的呈現為:

  • 以公司而言,資本額不要過度膨脹比較好,避免稀釋獲利,但個人則資本額越多越好。
  • 盈餘轉增資比重越高越好,若非成立3-5年內的公司,最好佔比超過50%。
  • 儘量不要又發現金股利,同時又辦增資這種形式討好股東的行為,如果有持續擴充的需求,盈餘轉增資(發股票股利)即可,何必讓股東溢價多掏錢,很難擺脫趁股價高撈錢的嫌疑。

去年開始,審視了自己的資本形成,有兩個構成因素:

  • 增資:利用工作所得,扣除生活支出,即預留1-2年生活所需後,剩餘投入成為資本來源。
  • 盈餘:股海浮沈下,暫時的紙上富貴,成為資本來源。

2013年初,資本形成的比重為,增資60.8%、盈餘39.2%,2014年初,這比率改善為54.2%、45.8%。

除了與市場、高手比較(是激勵來源,亦是自尋煩惱來源),藉由檢視資本形成,期望有以下的趨勢:

  1. 資本總額呈現增加趨勢。在這個前提下,
  2. 增資比重持續下滑:這代表兩種可能,第一是紙上富貴的增速較快,第二是工作收入下滑。
  3. 盈餘比重持續提升:代表紙上富貴的增速,大於工作收入。

未來的某一年,若自己的資本形成,盈餘比重超過60-70%,就是自己可以思考是否從業餘投資人,轉為專職投資人的時候。若投機所得已超過了工作收入,或許可以開始扮演支撐個人生活支出的要角。

這是當前,在工作無所期待下的想法,若未來那一天覺得工作有些趣味,那時候即便上述比率來到可以轉變的時候,應會持續維持工作。如果不是時勢所逼,人最好維持著工作,避免無所適從,閒出病來(痴呆?)。

重看「投機客養成教育(上)」,提到了利用西洋棋、撲克等求勝思維,轉化成投機思維,其中資本增加是提升勝率的不二法門。期望自己的資本形成,投機成果能躍上台面,成為主導力量,這時候至少可以說明,自己還算一個不太差的投機客,並慢慢朝向著科斯托蘭尼所言,藉由財務自由,逐漸成為自己的主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