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開始就常看到媒體、Blog在批評政府口水護盤,覺得敢出來賭的,還試圖想要把責任推給政府,真的很無聊與沒擔當。自己的造業個人擔(我的虧損都是我個人的錯! 這麼多年來也只有國X那收購案我認為是政府的錯而已),要怪政府的是沒有營造一個公平正義的市場,而不是有無護盤,只要聽到這種言談,都可以直接把這個人看小了,沒腦子呀。
略微提到總幹事新書「潘朵拉商人」,這本書的好處是把一些台灣曾發生的金融亂象以小說方式呈現,不可諱言作者也試圖把一些閱讀心得躍然紙上(如盲眼刺客等等),這是一種進步,可是我卻看不到那種小說帶給我的一種感動度,反而一直覺得角色過多而個性不鮮明呢? 或許是我一年1-2百本以上的閱讀還不夠,沒辦法體會作者一些文筆,我只能說其中不少橋段過於戲劇性,讓原先主要影射真實金融市場問題的焦點,反而因此模糊化了。另一點是敘事者角色很唐突,如果是對話為主,那還是以對話來展現人物個性最好,敘事者只是連結之用,但這故事很多內心想法都由敘事者表現,這會讓角色很有距離感。我雖批評不少,但我還是認為能夠用故事去呈現市場的不公不義之處,還是一本值得稱讚的小說,試問有多少人有勇氣願意講一些事實呢?
這也是我對於總幹事即便不少地方過於武斷,但整體而言多數的想法自己還是認同的,所以「不因人廢言」是我堅持的原則之一,只要有道理就值得一聽,沒道理處自動刪除或不採納即可,這世上本來就無完人,看自己就十分清楚什麼是「不完美」了。
看完了「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這本日本暢銷書,還在猶豫要不要些比較多的想法,因為管理這種事,說之頭頭是道,但是實際上遇到的問題才是關鍵,因此即便從故事中可以發覺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很多觀念真得很不錯,但是一想到要如何落實,或者根本有些過於理想化,就變得有些upset。
沒有第四台的現在,看網路電視劇成為晚上的一個主要的休閒,最近看的「仙劍奇俠傳3」還不錯,才看了約1/3,主要還是圍繞在看劉詩詩的作品,但「步步驚心」才是其成熟的作品,之前的作品還是太過偶像,少了內心戲的看頭。倒是昨天很快的在網路看了「我不可能會愛你」的最後一局,這種過於追求美好的結局我很不喜歡,尤其用了偷吃來結束那個婚約,也很不合理,因為劇中那個男配角明明是工作很忙碌的人,或許之前會偷吃,但是忙準備結婚都來不及,竟然會在最後關頭偷吃? 不過連續劇就是灑狗血最好,過於理性、合理反而失去看頭吧。
短期因為要cover例行工作,至少會佔去工作的1/5~2/5時間,每日的隨意寫寫或許會少一些,備胎終於發揮了作用,是該高興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