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起初的選擇點有二,第一從國內當前比較有人氣的幾個日劇介紹或觀看心得的Blog中,這劇都得到很好的評價,另就是主角武井咲在之前看的「教會我愛的一切」那劇表現的不錯,也有興致看看這日本當紅的年輕演員的其他作品。

相較很多學校題材的熱血青春物語,或比較探討學生心理黑暗面的故事,這算是一個還蠻特殊的題材,進入一個全年級就只有兩位女學生的工業學校,學習的都是技術性的勞力操作課程,女生如何適應那樣的學習環境呢? 況且多數普通高中少不了的就是流氓、混混型的學生很多,這多少也有一些潛在威脅與困擾。

這部也是漸入佳境型的觀看感覺,一開始吉野一直無法接受環境,充滿抱怨與不滿,然後一心想要轉學離開,這種氣氛絕對不好,而且角色設定是,吉野從小都是一個沒有定性的女孩,多數的學習都是虎頭蛇尾,連唸書也沒有真正的目標,不過就是多數人那種考上大學的想法,這種設定應符合現代多數女學生。

然後,劇情就轉入如何讓一個高中女學生喜歡像黑手般的工業學校課程,還有多數家境不好需要打工,及各式各樣家庭問題下的同學衍生出的種種意外,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故事用了常見的一種方式,女孩自己轉變成會想要幫助人、關懷同學,漸漸的讓男同學感受到她那真誠的心,最後連另一個心存妒忌的女學生都被感動,唉!又是一個太理想化的結局。

比較納悶的是,看過多數認為不錯的電視劇,都傾向於引導人們向善、做好事,可是為什麼還是無法扭轉整體社會的氣氛呢? 因此應該不是單純教育上出了問題,多數人都知道怎樣做才是善,可是都被另一個社會主流,自私價值觀所主導,慢慢的自私產生了其他各種惡意,最後惡經常性的戰勝善,這與電視劇常見的結局十分不同。

除了吉野與同學間互動蠻有意思,另外即可帶著丑角特性的人物,如吉野的爺爺、班導師、養護教師等,都多少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而且其中還說出了或做了不少符合真切的人生道理的行為,這部分蠻好的。

倒是認為把學生間的戀愛部分,多數用單戀或互相喜歡卻無法坦誠以對,這部分雖蠻符合人類性格中的靦悿,卻總是有一種壓抑的感覺,當然壓抑常常是不得不的反應,連我都沒辦法做到百分百的大剌剌率性行事。

劇裡常讓吉野自言自語的說出一些人生體悟,當然多數是偏向人生原來不是這樣美好如意,嘗試後只是為了不想悔恨,卻往往改變不了什麼,這偏向內心式的思考,與我當前的心境頗為雷同。

最後用了一個「明日高進行曲」活動,帶出「創造產生快樂,破壞帶來悲傷」的想法,可是所謂的生死之道也正是如此,在一個人口過剩造成過度競爭的世界,除了設法提升自我心靈的抗壓性外,倒是沒有太多的好方法,畢竟天生不平等在呱呱落地時已經發生,而後天的命運也不是個人想怎樣就怎樣,就像吉野這樣去勇於面對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