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底開始,有針對操作過的個股做統計,這些年已操作過不同的股票達6-700檔(包含CB),從這個角度來看,我確實是一個短線投機客,所以我一度年周轉率高達數十,近2-3年降到十以下,還是偏高。
剛剛做了2005-2011年台股的個股報酬分析,看到了一些勝利組,如果光看最近一個高低波段(2008-2011),不少標的可以穩穩的平均每年獲取超過10%以上的報酬,傳產已經明顯超過電子,這一個起伏明顯是傳產勝出,且電子類股的風險很高,十分高。
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覺得,個股的風險很大,除了自己本來就是操作很多標的,可從中獲取經驗,剛剛整理數據時,也確認的這個結果。現在的投機相當具挑戰性,選對的獲取合理報酬,但選錯肯定會下地獄。
如果去看少數的勝利組,相較自己的結果,就會有一種「忙與盲」的感觸,因為自己依靠的是波段,可是如果真的能夠選對,那輕鬆的持有反能夠勝出,只是我沒有把握選對,也自認沒有耐心握的住,因為即便是勝利組,並非每年都表現理想,要堅持就是一件難事。
當前自己的風格,好處就是因為看到市場的不穩定,所以會比較小心的從事操作,這2009至今的起伏,幾乎沒有持股超過5成,why? 就怕自己倒楣時,握到那種從盛轉衰的「前勝利組」。
當前風格的壞處就是,一旦漲勢確立時,因為持股不足導致的參與率不高,所以整體報酬都被明顯的拉低。另,因為看到個股的不穩定,也不容易採取少數個股集中持有,這點很難擺脫當前「忙與盲」的問題。
這或許與自己對於機率認知是一致的,正因為認為個股的失敗率高,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認為自己可以都選到「未來的勝利組」,所以暫時無法從當前的操作模式改變。不過,因為操作的廣度比較大,對於整體市場的感受也會鮮明許多,這多少對於市場的研判有所幫助,從個股表現去推測市場,仍是一種有助益的思考模式。
後來我傾向於,每個人都有其適合的操作方式,只要能夠獲利即可,賺多賺少可以慢慢的藉由經驗來改善。如果想要徹底改變,沒有結合自我性格的話,吃鱉的機會很高,可能還會把既有的不完美模式破壞,成為四不像,然後落入了所謂的失敗組,連之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都失去。
企業不也如此,有時候可以賺些薄利,但多數不滿足當前,蠢動導致災禍的可能大增,連僅有的都可能失去。所以我認為千萬不要「吃著碗內,想著碗外」,而是要設法先瞭解自我的比較利益,然後進行微調,這樣修正成功的可能性才會增加。
說的容易,至少自己一直沒有調整成功,就是太害怕失敗的緣故,驚驚不到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