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都是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有不少發人省思的內容。

「桃姐」是一部走平淡路線的戲,裡面的感情都是日常,與人相處片段也一樣,也有不合理之處,卻有一種淡淡的氣味,看的時候多少被牽引住,又或裡面太多客串的知名人物,這種呈現方式有一些小驚奇之效。

衰老是一個難呈現的過程,因此過去多數的戲劇都把它留到最後,用一小段時間帶過即可,像個飯後小甜品,可是「桃姐」這故事多數時間就是呈現人走入老年時可能面對的事,或許這樣才顯現出葉德嫻演技之出眾處。而劉德華不能說演得差,也稱不上好,畢竟這不是一個外顯的角色,內斂的神情在老帥哥身上,還是少了一些歷經傷痛的味道。

看著部戲時,讓我想到了孤獨面臨死亡這件事,桃姐後來還有東家少爺的偶而陪伴,雖孤獨卻沒有達到極致,不能否認這樣的結果有些荒涼,可人生百態不正是要我們設法呈現可種可能,而電影也致力於這個方向,不是嗎?

劇中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東家母親與桃姐同歲,但兩者的對比差異太大,即便有錢、舒適生活可以有外觀保養之效,但也不會差距這麼多。不過演戲嘛,無須太較真細節,是部好戲就不枉一看。

「鯨奇之旅」是解救困在阿拉斯加三條灰鯨的真人真事改編,最後的片尾都還有把一些歷史的相片與劇中人物作對照,真實故事的好處就是,可以從中去思考真實人物的一些表現,及其意圖。

老實說,我並不贊成不計成本的去救援,此舉如同電影裡提及商人、政客的動機一樣,本質裡都是自私、骯髒的,況且這也是一種無謂的付出,在這裡救了幾隻,卻在另一處殺了成千上萬隻,兩相比較豈不凸顯人類的裝模作樣,極具諷刺。

當然,為善的動機人皆有之,可多為當下的一頭熱,很快的又被現實所沖淡。佩服極少數能持續不斷為地球付出的人,比上我只做不成為負擔的行為強上數倍,可惜要以一檔百、檔千之破壞,最後仍會失之無效,我為這些人喝采,幸好有你們在,稍稍減緩人類走向滅亡之路。

這故事當下有些感人,同時也對於商人、政客、只為出風頭的記者的算計很不恥,可是這就是現實,或許我們都想要留下一些曾經的美好,而這個不計成本的救黥行動,與我們人類常做些不計成本的看似傻事行為,有著根本的雷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