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我是一個會批評的人(或言毒舌)。

人,往往被習慣所制約,毒舌慢慢的滲入了自己的直覺反應。自認為過半批評言之有物,可傷人在所難免,想要成為一個自我認同的人,如何減少批評,逐漸轉為中肯,甚至有些許的讚美意謂,是個遠程目標。

會想提一下批評,主要受「全能星戰」節目影響。原先最毒舌的金武林,後面幾集慢慢的不說話,原先被攻許的吳克群,依舊在改編歌詞裡進行反擊,這兩種呈現,都不是一個好的結果。

或許反映了年齡差異,自己親身經驗是,歲月除了老化身體機能,也沖淡了許多爭強鬥勝的心,「少之時,戒之在鬥」的話有一定道理,自己這1-2年鮮少在工作上當面批評,後面自我呢喃難免。人總是要找個抒發管道,有什麼不滿還是會說,同時也想減少不留情面表現出來的副作用。

如果真的看透人生、真的成熟,就不會去參加比賽,即便參加比賽,被批評也不會憤怒,被說成偶像派也不會認為是種污辱,所以對於吳唱著「一場遊戲一場夢」,我心裡是反感的。

如果是我,可能會像金一樣,選擇沈默吧,想要改變性格非一朝一夕,可毒舌易招致批評,卻是立即的難堪。誰說觀眾、大眾是雪亮的,日劇「Legal High 2」第九集涉及了群眾盲目這個議題,贊成盲目的論點。

真實的話語,多數不入耳,主要是人類這種動物,惡習多於善習,明明做不好,卻一昧的稱許,不是一種矯情?甄環傳的著名話語,「賤人就是矯情」,如果有幾分的道理,那過度美化言語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行為。

如果只是因言語自由,而認同批評,那就太走向偏鋒,自由是以不影響、不危害、不無理限制他人為前提,才有其價值。自由,早就被多數人所濫用,誰是真正的做到自由,我還差得遠。

做不好、做不到是正常,看到自己的缺點,比優點多很多,不僅是性格所致,也屬實情。可看到與否並非重點,重要的是,能夠用行動改善多少?

如果聽到我說些不中聽的話,信得過我的,給我一些說明的機會,相信多數不會讓人失望。

如果我沈默不語,多數只是現實考量,其實是內心意見不少,若想要知道我想什麼,麻煩開口詢問,多半會說的,直白是我的行為方式。

如果因為我的話傷了人,請原諒我,並把話當成耳邊風,人一個很好的自愈方式是,選擇性接受。

如果有一天,聽到批評,能夠由衷的感謝,那些不論是懷著善意、惡意的話語,選擇自我認同的相信,我就要大聲說,天呀!我出運了!終於有些成熟的樣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