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結束,往往不由自己。提到的親戚走了,幾日之內。週末會回去參加告別式,形式仍不可免。

春節期間,看了陳玉慧的「找回無條件的愛」,這書在樂觀、積極的人看來,肯定有無病呻吟之感,可自己能夠體會那種精神上,或精神引起的身體問題,如果想看看即便是外界眼中算成功的人,背後可能有多少未知的自我心裡問題。作者最後找到了藏佛之道,安撫受創的身心,我還在追尋著,閱讀是一個暫時的停泊處。

或許該重新看看,年輕些時翻閱的「西藏生死書」,對於生死之道,會否有所改觀?

因常看的Blog提到一些投資策略,引用許多Barton Biggs的「Hedge Hogging」內容,自己這幾天也重閱一次。這書最大的目的,我認為除了圓作者年輕時的作家夢外,就是一個投資札記的呈現,把作者在華爾街所見所聞,及親身的投資經驗、體會、閱讀所感,多元的展開。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缺乏系統性,可這是展現投資眾生相,成敗原因本複雜之必然,故還是很推薦這本書,久久重閱多少都會有些不同的體悟。

記得第一次看時,最大的收穫就是去買了很厚、簡體的凱因斯傳,蠻有趣的一本書,現還流落在舊同事手中未歸。這次新的體悟為,自己是不可知論者,視覺型的人,不成功的特立獨行者,會獨立思考,反團體迷思,仍在與自身的心理問題奮戰著,期待有勝出的一天,若冥冥中定數,投機能力或可更進步。

尚未達成立之年時,自己想的是能過不惑之年就很好了。隨時間過去,現想著織田信長曾唱和之「人生五十年」,這是自己當前的生死觀。

台股春節期間,全球股市持續重挫,中期回檔已確定,套句「Hedge Hogging」中提及某一投資家戴夫的思維,他要等市場告訴他方向,因為只有自大狂和傻瓜才會想找出頭部或底部,現在情況類似,我雖有想初步可能回檔的位置,可真正的結果,也需等著市場來告訴我。

我的因應之道,趨勢尚未轉空前,緩步的往下承接

過完春節,打算除了紀錄購書、賣書外,不再紀錄日常生活花費。可,今天又狠買了1-20本書,上癮症發作啊!

昨天去上了春節後第一次Bodycombat,人爆多,看到很多人不追求身體控制,只想佔著大位置,亂打亂踢,自己就被小小踢到了一下。笑笑以對,減少情緒化是自己還在進行的人生功課之一。

人果然不能放鬆,第一堂過後,今天身體疲憊感提升,只能依靠恢復原運動量,用身體適應的方式面對。

無須收心操,若不在乎生死,工作何需擔心。只怕能力衰竭,所以需維持思緒活力,不停的閱讀著,做著視覺型的人。

表面輕談生死,內心或許不是這樣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