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雖維持例行運動,可缺乏心靈收穫,倒是今天在誠品翻閱了半本的「快閃大對決」,是最大知識收穫。

之前僅聽過「高頻交易」一詞,而這幾天看一本「等待的技術」,藉由訪問一高頻交易公司,認為連結交易所的頻寬速度並非最快最好,但這沒有說明到底高頻交易是什麼?

如果作者揭露的是事實(我無法驗證,認為可信度高,因華爾街的貪婪、惡質符合現實),那高頻交易會在美國發生,主要是因為: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流動性夠,才讓交易有上下其手空間。

               美國開放交易所,非台灣只有集中市場,且不是採用競價後隨機成交,而是沿用過去market maker的概念,可由券商(投行)擔任作價者,交易所可以給予maker一些優惠,更甚者還透露客戶下單資訊,這已經構成利益衝突問題。

原先我以為高頻交易源自程式交易,利用電腦演算各市場、各商品的微小、短暫套利空間,而用大量(如槓

槓)、高頻率交易的方式,來獲取利益,結果這只是高頻交易的一個很小部分,畢竟這種交易方式不是利潤太低,就是可能如同LTCM錯估市場收斂性而吃鱉,根本不會吸引成為一個隱藏的交易潮流(太好賺、又有違法可能,故群起默默的撈)

興起的原因就是不道德、非法的抽頭,藉由具規模後,可以看到客戶或推測客戶的下單方向,先行採取佔便宜的策略來牟利,本質與內線無異,難怪這些人只敢默默的幹,作者會對高頻交易有興趣,主要來至兩件事,一是高盛竟然為了避免高頻交易被洩漏,告了離職的程式人員,二是2012年美股出現一次莫名崩跌,事後分析與高頻交易有關。

後來會十分厭惡金融業,官商勾結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台灣都是,有銀行、資產管理業者發現被高頻交易業者吃了太多豆腐,還告到SEC,結果對方以有助於流動性來敷衍之,可實質原因是太多SEC或交易所等主管機關人員都轉入金融機構,書中還說了有1-2百名SEC人員加入高頻交易公司(不知真假),這與台灣許多金融主管機關官員因旋轉門限制才三年,很快就到金融機構撈錢,利用之前的關係與人脈,設法幫助金融機構減少受罰或得到一些法律邊緣的好處,真令人不齒,無恥之恥如是而已。

如果說高頻交易有助於市場流動性,那真是養禿鷹為患,那些多出來的交易,不過是因為有豆腐可吃,先行佈局來卡客戶的油,而來提升流動性呢?譬如,某些券商有Dark pool,可以看到客戶下單內容,如果要買A100萬,就利用交易效率性先讓自己先上轎,然後客戶去抬拉在輕鬆出貨賺價差,這種禿鷹往往動物互鬥的最佳得利者,不管誰輸誰贏都會留下屍體,成為禿鷹最好的食物。

沒看完的後半段,推估是延續前幾章有人發現了高頻交易的無恥性,逐漸收集證據來揭露它。確實也是直到今年SEC才開始對投行、券商進行相關的訴訟,推估即便有蒐集到證據,不過是處以罰款方式,這永遠都不是解決金融黑暗的適合方式,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追回不當利益,可是,官商勾結往往阻礙了這個方向。

呼應了巴菲特所言,如果缺乏正直,聰明往往走向令人擔心之路。金融業就是被過多的小聰明,及貪婪無恥的高階主管與官員(既得利益者),弄髒了一池春水。

錢,原先無善惡,可人為了錢往往走向了惡,金融業的那些既得利益者,就是走向惡的淵藪。

所以,許多年來,我再也不尊敬或敬佩多數的金融從業人員,所見所聞者,具備正直、誠信者,鮮矣。

當然,這也延伸至多數的行業,在金錢至上的社會裡,道德淪喪早已蔓延開來,對那些黑心人、貪官早已連罵都懶了,只能寄望如果冥冥中還有一些業的話,能夠多些現世報,讓社會毀壞的緩慢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