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西方厭惡猶太人的理由之一,即是從事許多這類賺取價差的金融業務,但至少正常放貸還算一個有點價值的事,如果對象是因生存或創業需要資金周轉的人。可走入近20-30年,金融業變成了貪婪的代名詞,開始令人厭惡,主要了惡質行徑有三:
玩金融包裝遊戲,包裝一些少人懂、內藏風險的商品給客戶,賺取不當佣金、手續費。
玩財務整型,從1980年代併購風潮起,併購或重整往往充斥著財務操弄,說穿了與人類的外貌整型無異,不追求長期利益(人的內涵,如價值、道德觀),僅追求短期利益(外表美化)。
高階主管肥貓行徑囂張,吃相難看,可惜太多人還傻傻的內心崇拜這種金錢化的行為,以攀上高位為人生目標。
最近從網路、雜誌上看到,美國漢堡王的重整似乎被媒體、金融圈一致讚賞,股價水漲船高,歸功於財務操弄的華爾街年輕金童,可細看這金童作了什麼,在我眼中都是財務整型而已,缺乏內涵,只能原先多數人類就缺乏判斷力,又因媒體腐敗,誤導資訊,讓社會墮落的更快。
金童的財務整型主要有二:
削減成本:把直營店降到低比率,藉以削減大多數的員工,並減少員工福利。此外,用成本考量方式減少菜單數。
為避稅做無意義的併購:高價併購完全無水平、垂直效益的加拿大甜甜圈公司,恐真如媒體報導,主要是想藉由購併,把總公司順理成張的遷到公司稅賦較低的加拿大,這是所謂的Tax inversion。
媒體認為巴菲特購買了漢堡王9%的優先股,可能是看好這家公司,或支持所謂的Tax inversion,這是亂點因果,巴菲特從事9%優先股操作已達數十年,目的只有一個,找尋他認為不會倒的公司(或言財務健康),穩當的去獲取固定收益,關支不支持一點屁事也沒。
如果削減成本來至於找到無謂浪費,或錯誤資源配置,那很好,可惜多數的削減成本,都是單純的想要短期看到效果,這類削減成本很像吃嗎啡等毒品,一開始看似精神百倍,可一旦上癮後,未來沒有其他消減方式,馬上會看到該有的快速委靡不振。以漢堡王為例,改以加盟為主,短期確實降低了營運風險,減少人事成本,可加盟店更難約束,並增加營運的不穩定性(短期做不好收攤的機會大增),還有潛在的法律糾紛。
高價併購,完全就是華爾街常用的潘仔行為,或許其中還有些骯髒的內幕交易,可如果連顯而易見對營運上的好處都沒有,單純想要避稅,而非設法增加營業利益,我看不出來這種整型有什麼值得稱許。
值得稱許的只有金童而已,名利雙收,短期看似讓企業回春,不過就是包了一張假臉,就可獲得好處,何樂而不為?可見的未來,管理只會更快走向這類似的虛假行徑,誰在意真的是什麼?劣幣往往驅逐良幣。
這種追逐虛假的人生,我一點也不欣羨,如果還能無生存壓力、正正當當的活著,何必去找梅菲斯特?
不過就是虛假的整型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