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描述的方法,現在看起來簡單,可在1950-1960年代,作者思維是先進的。

 

這書是重閱,忘了上次看是幾年前,對於該作者最早接觸是,一本作者描述如何在股市獲取200萬美元的書,那本書比較像是投機札記,隨筆式的過程描述出來。

這書是作者因第一本書成名後,經過重整的書,前幾章就像許多投資或投機書籍般,隨筆的描述作者在股市的所見所聞,作者把股市視為一個賭場,作者的經驗談是多數股市交易者的必經之路。

一開始想的是如何獲利?如何不輸?透過一段時間交易紀錄(這點很重要,反省的必要條件),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也看到短期市場的問題:

ž              自己的問題:多數交易都是小賺就跑、但不願認賠。

ž              短期市場的問題:與基本面脫勾,舉了幾個例子如IBM等,明明獲利還在成長,股價卻可以短期從600多,跌到300多,再彈回500多。

由自己的問題,看到停損的重要;由市場的問題,看到短期市場不理性,基本面用處不大,這兩點相信多數市場交易者都感同身受,畢竟幾十年前如此,現在依舊如此。

因此,作者體悟到了「天下沒有好壞股票之分,只有上漲或下跌股票之別」,這想法是跨入順勢操作的入門磚,故後來作者描述的方法,動態箱型操作模式,白話就是把股價視為一個個區間的堆疊,一旦突破後,往往會落入下一個箱型區間,作者想買在突破點,並停損在箱型區間的下緣,並十分強調停損的重要。

由於書的篇幅不多,作者除了提及選強勢股外,又說自己的技術基本面,我想作者應該有思量一個基本面有關的挑選個股方式,只是沒在書裡揭露,或許有藏私意味。

這操作方式,在當前多元的投機方法下,顯得簡易,可基本上抓住了趨勢操作的精髓,這在1950-1960年代,應十分少見,或許需要不少幸運才能如作者般或許數百萬美元,可這方法能在數十年前獲利,我是信服的。

這本書再度重閱後,我覺得方法論倒是其次,而是哪種藉由自我記錄、自我反省與思量,去找尋適合自己的股市獲利方法的過程,或許才是書的價值所在,是作者投機的生存之道。

因方法不具特殊性,這書也非必看,如果閒著沒事,想多瞭解前人軼事,倒是不錯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