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沒法接受,在小公司就開始搞本位主義,什麼都是按規定,如果都是按規定,那以後都只要機器人就好,又何必需要人,人的判斷難道沒有意義嗎? 若人都習慣推給制度,那不就是容易成為推卸責任的一個開始,都是制度的問題,不是人該負責的問題。試問,制度還不是人定的,若制度有問題人不去改革,那真實的責任還是在人的身上,所以我還是認為個人判斷必較重要,什麼該做、什麼可以做,自己都該有定見,除非是被上面的人否決,否則沒有必較動不動就搬出制度、規定來。
其實我更在意的是人的信任度,如果不信任我那還有什麼好說、好談的,講一堆在我眼中都會是藉口,如果我沒辦法判斷什麼事我該不該去做,那些資訊我該不該擁有,那我最好在這件事作些自我懲罰才是。我希望的理由是比較充分、正當的,是回答「因為什麼XXXX……..原因,你並不適合獲取這些資料」,XXXX需要有正當性,不是推給制度、主管,可是很多人做事都不是這樣,而且是眾數的人。
市場最近有些開始震盪加劇的感覺了,風險往往都會從這樣的徵兆開始。我個人最大的困擾之一,就是沒法猜對真正的「漲多回檔」時機與幅度,因為這種回檔不是因為很多負面的訊息出現,增加判斷的依據,僅僅只是因為漲多,而漲多最沒有標準,有人認為7千就漲多,有人認為8千,有人認為9千…….,各種以為充斥下,什麼是漲多,只要多殺多時才會確立,而當時往往已經跌了不少幅度了。
今天同市場下跌,只是今天終於比較像樣,至少還有接近半天都還曾經小翻正,只是最後還是不濟事。我認為今天會比較理想的原因,是傳產比較強的關係,我太集中在傳產上了,一旦轉向電子,我肯定就是「沒電」。
即便持股沒過半,已是這兩年的持股高水位,還是多少有些擔心,一旦回檔可能的殺傷力就會很可觀,沒辦法在9千都還在玩,本來就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否則未來回頭看,一定會發現九千絕對是一個相對高點的。不過我們這種每年都貪心想賺的人,除非看到真正害怕的事出現,否則是不會停止戰鬥的,因此我幾乎全天作戰,成為一個股市過動兒。
正在看蠻受歡迎的「六頂思考帽」這本書,看到第二頂紅帽。這本書看到現在,覺得把一些思考分成六種帽子還算蠻具體的,這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六種獨立性的思考展開,然後在是法交互運用,其實思考多數就是這樣,先多後少,先選擇後承擔。
晚上偶而會看到澳網的重播,昨天看到Verdesco真的蠻猛的,差點被ko還救了回來。而Federer就遜多了,又出線這一年多來常見的不穩定,明明前兩盤打的輕鬆,但後兩盤又不行,我想今年Federer今年能否阻止Nadal少拿一些冠軍,穩定度就是重點了。其實看到Lu的那場也是,明明第一盤打的不錯,但後三盤就遜掉了,而且是很遜的那一種輸法。
運動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或然率展現,種子打贏是常態,但出現黑馬或種子手軟就是偏態,而投機、人生也都是常常這樣,實力是常態,但運氣就是一種偏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