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言談常不經意流露出一些內在的潛意識,昨天聽到顧問點到了自己常用「應該是」作為許多話語的開端,這很明顯的展現自己主觀意識很強,又或者還帶給人一些傲氣的感覺。

 

這點不太好,當下與後來自己省思時,覺得未來用「我的看法(或想法)」似乎更婉轉的帶給別人一種平和的感覺,畢竟多數人還是太在意一些言詞而非內容上,這點希望自己能逐步改進。

 

我知道,自己後來會被多數人認為是不友善的人,處世的直率應是最大的原因,多數人不習慣這種直接的情緒與思想的表達這樣總是不禁意與別人之間築起一道厚厚的隱形牆。因此,我逐漸變得不太想去建立一開始的防人之心,在自己心裡,了不得就是吃開頭的1-2虧,自己不會笨到一直吃虧下去。

 

我往往說的太多,很像一開始就先脫光給別人看,而別人反而會用「暴露狂」的異樣眼光看我。自己是無所謂啦!追求的是那種真誠的感覺,若能夠常常自我思考並增加些人生歷練,就會知道真誠是多麼可貴。

 

有一點自己還蠻自豪的事,我不想要包裝、自我吹噓,所以才會常寫著表現不佳或自我反思的話語。在我有限的經驗裡,往往看到或遇到的都是不順之事,或許這是帶著悲觀思維的主因。

 

雖心帶著感激,還是對於顧問想要介紹一個年紀相近,卻價值觀迥異的人給我認識有些不解。當前自己認為如果未來有些遺產,在家人無生存困難下,希望能效法巴菲特一樣全捐出去。但是對方卻是儘量花掉、用在自己身上為主,這樣的基本價值差異明顯可見,就會讓整件事有些多此一舉之徒勞。我的性格還有著「頑固」成份,認同的事或認為該堅持的原則,是不容易改變的,妥協空間很少。

 

自己有著理想化的成份,總認為如果要有另一半,要能夠有著70-80%分享彼此相法的可能才行,也認同有著個人空間。我想多數價值觀不同,只會形成彼此看不順眼,這種耗損不會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說句喪氣話,自己的雄心壯志有些消磨,多數只能稟持著個人價值觀、原則在處世,故而立之年後的自己與之前最大的差異在於「認命」兩字,這也是轉為以閱讀為重心的原因。對多數事都只能要求到盡力,避免忙與盲。

 

1-2週與主管有比較多的談話,我想對方會讓自己接受的主要一點,能夠溝通,而且也不是聽不進或聽不懂的人,這點是自己內心感謝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