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只能確保講出來的多數肺腑之言,可是正確性呢? 譬如這書的作者之一在2011年書出版後就掛了,說投資要做好的是五個決策也算正確,只可惜很多決策陳述內容,讓我還是以為他並沒有在死前開竅,不過是被投資配置、學術之隨機性觀念說服而已。五個決策如下:

1.    投資理財該不該靠自己?

「作者以為」當今世界,市場已全球化,金融工具繁複,只有專業人士才得以接觸到第一手資訊。又直覺是投資最大天敵,多數人無法克服情緒循環,所以建議找只收諮詢費的獨立投資顧問。

「我不以為然」作者認為專業人士才能得到第一手資訊沒錯,但這多半是灰色地帶的內線。而且工具繁複可以置之不理,不懂的不碰就好,因此「專業」的價值沒有想像中重要。

另外,沒經驗的直覺是天敵,但有經驗的直覺就不一定不好,這點代表作者沒有深思過直覺的來源與成因,妄加作結論。還有若無法克服情緒循環,最好的方是就是儘量少投資,而不是少收費比較少的顧問就可以解決。

「認同之處」花了一些篇幅說明慎選顧問這件事,這是對的態度,但選擇的標準還是有可議之處。

2.    資產配置如何才恰當?

「作者以為」從風險說明到歷史顯現出來各資產的波動與報酬說明,都與多數介紹資產配置重要的書籍(包含教科書)無太大差異,而依個人特性去分析資產適合度也常見。

「我不以為然」需要重新思考用波動度等方式衡量風險的問題,與歷史風險報酬的關係是否真能穩定,如果投資或投機都是這樣簡單,我想不會被不少人認為投資(機)是門藝術才是。

「認同之處」試圖瞭解自己特性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

3.    要如何做到分散投資?

「作者以為」又是大致與多數介紹資產配置重要的書籍(包含教科書)無太大差異的內容。

「我不以為然」如果分散投資一定正確,那巴菲特等許多成功的投資(機)人士早就賠的精光,選擇一條簡單之路,並非總是一條正確之路。

「認同之處」無,沒有試圖去挑戰學術,流於八股。

4.    積極型與消極型投資的差異何在?

「作者以為」又是大致與多數介紹資產配置重要的書籍(包含教科書)無太大差異的內容。

「我不以為然」 這部分像 John Bogle寫的書還說的比較清楚,可以跳過啦。

5.    何時該進行資產配置調整?

這段有講與沒講差不多,可以跳過啦。

其結論部分還比較有些觀念好一點,如:「重要得是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多元化不等於分散風險,不建議納入另類投資,就這兩點可取了吧。

可惜這本今天早上剛拿到的書,又是一個過世的作者遺作,還是被我毒舌批評,沒辦法對事不對人就該如此,我的建議就是,這本書先晾一邊就好,有些浪費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