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損益歸零的第一天,就是先要拋開包袱的起點,反正9千以上都不是自己認為的買點,那就大幅度減持好了,讓腦袋可以比較清楚的去面對未來的7個月。如果沒有太多意外,今天應該會減持30~50%。
很少會認為有看不下去的書,但昨天很勉強翻完的一本「然後,我們就Bye了」,有時候異國的幽默真的很難體會,而對於一些神經兮兮或行動怪異的人,也不容易理解那些行為背後的意思,如果只是很表面的同事對談間的記述,那真的沒有必較搞成一本書,過於嘮叨在一些瑣事上,而對於被裁員的那種內心思維也沒有展現出來,很像在旁邊看好戲的心態所描寫出來的故事,真的覺得很難持續下去。
看了許多書後,慢慢可以知道人的多元性格所在,譬如我還是會持續看松本清張的作品,即便當前不太喜歡,可是如果能夠成為經典,或許都有一些值得或自己當前忽視的地方。這很像自己聽音樂一樣,一開始往一些早期的音樂去聽,如Bob Dylan、The Beatles等,一開始都會有格格不入之感,不過多聽幾次就比較緩和些,還稱不上好聽或喜歡,至少不討厭,我也希望能夠藉由多閱讀像松本清張這種被認為是大師的人,試圖去開發一些隱藏點。我還是相信,只順從當前的喜好愛惡,容易把自己侷限在一個過小的圈圈裡。
近期趁著博客來特價,也買了三本松本清張的作品,看完了「D之複合」,如果從文學觀點有結合旅情及歷史文化,應該是很不錯的作品,只是可能這部分沒能提起自己的興趣,覺得不難看卻平淡了些。
最近的訊息都很不妙(塑化劑事件、當前全球旱災與天災等),可是市場卻很強勁的在彈升,我是比較悲觀啦,先把部位降下來,這點本來就該做了,卻因猶豫性格拖到現在,這就是個人的侷限所在。未來好一陣子應該會用區間來回,試圖在這自己認為的相對高點上,多少做一些過勞性的交易,至少扣除那些比較大部位的損失,我今年用來回交易的方式,也沒虧到什麼錢,故沒有看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標的有價格上的吸引力時,就先試試水溫即可。這個年紀了,是該放下得失心了,何必一直想要比較,比較差只要能夠反省,有破洞要能夠自我逢補,自然就有高的機率往上累積。不過這都是說說容易,要完全忽視環境真的很難。
是該思考試圖對自己好一點,如果能夠把生活品質提升10~20%,那應該可以擺脫節儉、甚至小氣之名,我一直有在想這件事,這是原先就該隨著年紀、資產增加去落實的事(避免成為巴爾札克筆下的高老頭),之前只是因為自己太遜腳,資產累積速度太慢,而想要讓自己受到一些遜咖該有的教訓。只可惜,走到現在好像沒辦法改變這種遜角色,要設法融入(接受現實)嗎?
對自己好一點,才能夠自然而然的對別人好一點(我是信服推己及人的思維,所以對自己要求也多半不會對別人太寬容),或許這也是這一個五年計畫的重點呢,當前已排入五年計畫的有兩件事,重塑自己的投機方式,與設法對自己與別人好一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