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日除了回家外,多數時間都在整理與移動房間。每每搬家才會深刻的體會到,人真的很容易過度累積,明明本來無一物,卻不停的惹塵埃。經過搬動後,很輕鬆從書堆中概算出房間堆積的書超過1千本,真得被這些書給整慘了,移動、堆積,移動、堆積,就這樣來來回回幾十趟,而且還有近半數的書用不整齊堆疊方式暫時放在新租處的櫃子裡。我應該要好好的先消化庫存,再新進貨,可是說著說著,與家人逛COTSCO時,還是忍不住買了被列入自己近期必買的書單裡的「大賣空」,人就是這樣管不住自己。

 

還沒整理好,另一個問題就是在於,之前的混亂很容易隨意的推放東西,可是現在總不能一開始就亂堆,因此不少東西很不容易歸位,況且我並非用收納箱的方式在整理,所以暫時有些東西就只能先等一等,可能沒有很好的方式,最後將被迫還是用一種不規則堆積來處理。

 

昨天趁去車站牽單車(與家人一同來回台北,主要是有親戚要去金山財神廟),找個地方看了約半本的「大賣空」,覺得沒有原先預期的好看,不是作者報導文學的能力差,而是這個次貸過程並不戲劇化,一直看到金融圈在不當利益驅使下,反覆的進行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雖最後反映了真實價值,可是套用書中的話「想知道自己究竟是運氣好還是聰明其實很難」,況且有時後即便是對的,要熬過那黎明前的黑暗也不是那麼容易。至少這些去買CDS的人,在2006與多數2007年都是需不停的支付成本,看著明明惡化的房貸市場,卻遲遲未能反映在這些CDO等衍生債券價格上。

 

而且,根據書上說明,最後加速這個市場的崩解,竟然是投行有人想做放空次貸的仲介,對許多法人推廣去持有放空部位,鮮少是原生自瞭解這次貸商品有問題,從研究精神與思維判斷去做出的決策,連那Pauson都非原生的看壞者,只不過他是最成功的銷售者,募集到鉅額的資金,使其放空部位最大,最後成為單最大的贏家。

 

可惜的是,這類的簡單騙局不會消失的,那誘使人去做的動機太過強烈(銷售的利益過大),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秉持的道德良知在過活,多數人只在意外表的錢與地位,所以金融這玩意兒真的是一個讓多數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愛的是那短期致富的夢,恨的是許多人失敗後才知道痛,一場黃梁夢而已。

 

正因為敘述的是簡單騙局,與極端風險存在,而這道理早已存在自己的心中,故才會認為沒有預期的好看。不過書中一些話語還是說得很好,譬如認為用波動度來管理風險真的很蠢,明明多數人犯的都是投資決策上的錯誤,波動度反而是一種機會,並非風險,這觀念我很認同。

 

搬家還剩下約20%的東西與善後工作要處理,希望這兩天就能夠完成,還有要努力克制買書,書真的多得太可怕,而且蠻多書其實都沒有保存的必要,這是自己另一個要改善的方向,減輕持有物的負擔,才可能讓自己有更多移動力,否則只會一直自我侷限著。

 

自己的東西還是太多了,書是最大的根源,而其他的東西也不少,我想自己五年計畫的第三個方向也出現了,如何摒除太多,過著減少家累負擔的生活(第一是投機重整,第二是生活品質提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