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師系列的作者,夢枕獏,寫了這本蠻特別的故事,是其年輕時20多歲就想要寫的內容,然後在後來用連載的方式完成,也因為有了這漫長的等待,在完成連載後記中還說出了,「我已了無遺憾」。

 

以攀登高山作為故事主軸的書確實不多,作者用了1924年著名英國登山家馬洛里二度向世界最高峰聖母峰挑戰,與同伴厄文在攀登過程中失蹤,究竟有沒有登上峰頂這無解的謎團,發展出了一個追求登山的無怨無悔的男子,最後還是成為那山顛的犧牲者之一,不過我想作者要表達的不是世界第一高峰有多險峻,而是想探討當對世間其他事物少了眷戀,孤單影支的活著,還有著登山的能力時,想做一種困獸之鬥的內心掙扎吧。

 

故事中那看似堅毅的羽生,在最後那段想要無氧單獨挑戰第一高峰時,還是不禁顫抖了起來,這部分的內心寫照蠻真實的。回想到自己,幾年前1月份去登玉山的感觸,才3千多公尺的高度,在排雲山莊就睡不太著了,清晨的攻頂即便多數地方有護鍊,內心還是心生恐懼,畢竟這個山頭也是曾有犧牲者,我漸漸從這些內心中,發現了自己脆弱與保守的一面,人性中本質的「怕死」,是很難完全克服的。

 

因故事很長,作者也把尼泊爾因人口過度成長,造成水土不良開發這件事提了出來。拉回台灣,玉山也有這種問題,過度的攀爬都會讓自然景觀受到破壞,人在挑戰內心恐懼之餘,也多少要思量在滿足個人征服慾望當下,同時還遺留些什麼。每每在觀光景點很少沒看到垃圾與破壞跡象,人口增加不過是讓未來人類自取滅亡的加速器。

 

故事中塑造了與羽生相對的登山者長谷,一冷一熱的對比,可以讓讀者去思量即便最後這兩位都在登山中喪生,可是過與冷酷的確會被多數人所誤解,即便內心其實不這樣的,但又有多少人能瞭解呢(自言自語)

 

用了一個看似難以挑戰的任務(登世界第一高峰,從19世紀以來,成功者還是很少),去探討人生的存在價值,這點是蠻值得去思考的,畢竟這是每個人如果想要多認識世界、自己時,都無法避免的必經之路,而且這條路往往沒有終點、缺乏方向。冒險犯難的去爬山看似逞匹夫之勇,可是當一個人若真的沒有其他的擅長,想緊緊抓牢那唯一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

 

故事中的羽生與登山的關係,很像多數人一生中與其最不能拋棄的事物關係是一樣的,很多自我挑戰都是基於一種豁出去的心態,而不是真正的喜歡,畢竟榮耀都是短期的,終究會消逝。至少自己很肯定,本性少了冒險犯難的精神,個性很難不謀而後動,多數是謀而不動,我想這種登山的挑戰還是止於書本,用有氧運動來替代好了,我還是比較適合那種安穩的環境,高山峻嶺的惡劣天候,我應該一刻也撐不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