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黃 先生的
 FB有這樣的看法,「股票投資的風險與部位的大小比較沒有關係,而是取決於部位品質,波動度,流動性等,固定收益商品與股權商品最大分野就是在此」,看到這點我有些訝異,因為從過去其Blog、書籍,感覺他重視總經比個股基本面多一些,可是上面那句話是道道地地的價值投資思維,也就是相信可以用個股的品質,來抵抗市場因經濟不佳產生的整體性下滑風險,否則「部位一定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這不禁讓我想起,人的思維果然是交錯複雜的,很少徑渭分明。自己就是這樣的混和思維,偶而偏向價值,偶而偏向 Top-down ,因此我是投機客,不是投資客。

 

這段行情不是「資金行情」,無須用M1b來看,觀察從2月中旬以來台股的成交量就十分清楚。我在原先也蠻相信M1b訊號的意義,後來越來越覺得這個指標失真,主要是當前多數國家因為採行了貨幣政策,使得貨幣氾濫。試問,在經常水位豐沛的河流,水位的高低有這麼容易被發現嗎? 當然,部分原因是多數的河流都非清澈見底,渾濁中很難得知實際狀況,貨幣數量不也是這樣?

 

倒是前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表示,沒有人預期雷曼倒閉後過了這麼久,央行還會繼續如此大幅擴大資產負債表。這代表「我們還處在危機當中」的想法,還蠻貼切的反應當前的真實狀況,需要輸血的人會是健康的嗎? 既然不健康,隨時病倒也十分容易。

 

雖說自己有想要回操作的路,但這條路卻與我漸行漸遠,主要是當前多數法人的思維與我迥異,我不想從眾,那絕對會成為邊緣者,我只想不依靠任何消息、單純判斷就能獲利,可是多數人都是想依靠消息來獲利,我怕業障,多數人怕賺不夠,思維天差地遠。

 

今天開始比較自己投機壓抑,而且僅美股自己創高,這點與三月開始台股中台積電領先指數創高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我心裡,如果不是頂投機的行情(正常的波動起伏),藍籌股往往是接第一棒與最後一棒,最後一棒的理由是找不到好的投資標的或價位了,卻還想眷戀市場者,可能就配合著期貨操作,以權值股作為短期操作的重心。

 

希望自己能隨著部位降低,心安定些,這可是股市過動者的一大考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