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本國內股票書「不看盤,獲利更簡單」,作者蠻常上解盤節目,原先認為可能會很沒內容,結果倒是一本中肯的股票書籍,書中引用的這句話,我蠻喜歡的,「順則凡,逆則仙,只在中間顛倒顛」。

 

昨中午與朋友L吃飯,閒聊中,L問我還有沒有在做股票,我回答從沒間斷只是多少問題。L又問我有沒有賺錢,我回答如果市場有行情就賺,沒行情可能會虧,不過如果賺不到錢,那早該退出了。L接續問一個更妙的話,那我有賺得比薪水多嗎? 我回答說,以我當前的資產規模,不是不可能,但我這幾年保守,持股很少超過5成,因此要達到這個目標蠻困難的。然後逐漸聊到L的投資,主要以傳產股票為主,舉出來的都是好公司,推估獲利頗為穩定,難怪L會問我上述問題,會想如果其都沒什麼參與市場,皆可得到不錯的報酬,那像我這樣算汲汲轆轆的人,應該獲利更多。這思維犯了一個根本的誤謬,「付出與回收不一定成正比」,在股票市場是如此,多數事物也是如此。又今日之赫赫,可能是明日之涼涼也,所以我的參與只是想要避免明日之涼涼,我沒有很單純的相信些什麼,才會認同黑天鵝事件。

 

提到L這件事,就是我想要表達之「順則凡」的道理,如果當前的操作邏輯恰巧為市場所喜好,那不過是打了個順風牌,有些獲利也是理所當然。所以我有提到 L中持股有些標的獲利在衰退,尤其是景氣循環明顯的原物料股票,現在沒跌真的有些運氣成份(未能忘記過去的好),千萬不要因此認為當前獲利看似容易,沒金盆洗手前,曾經擁有的多數不是最後的結果。

 

也提到了工作,聽了一下,覺得其主管雖懶,但還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也能夠看到L的辛苦,給予升遷及加薪,況且我認為高階主管本來就不一定要忙與盲,重要的是有無決策及負責能力,我認為這樣的主管還ok。另,L覺得其年輕同事中有一個蠻辛苦的,還有房貸等負擔,我聽到房貸二字,很不由自主的反感了起來,背房貸就是一種選擇性的消費,何謂辛苦,承擔不起不去消費即可,有何同情之必要,那沒房子的無殼蝸牛不就更可憐了。

 

比較頻繁的去上BLG的課,才逐漸發現這系統的功能真的蠻強的,像昨天聽到的Backtesting的功能,就是程式交易所需要的事前準備工作,我只是去增廣見聞啦,並不信服那一套。所謂工具、知識就是備而不用,即便當前看似無用,至少未來需要時,可以知道那兒方便取得。

 

近期投機開始出現持股的漲多回檔,持股A上攻無力,去年獲利數字公佈,可是股利就是不決定,我還想等著這消息,才留著約60%的部位,可是看起來市場要往下,它也難以抵擋這趨勢,今天跌的頗重都是因為它。倒是今天因為併購或財報數字強勁或接單等消息而上揚的,我沒有多認同,要細看內容才知好壞。

 

最近看的書如「不能說的名字、東京公園」等,都是不錯的小說,只是懶得寫些什麼。又看了PPS上的「戰馬」,是史匹柏戰爭三部曲之一(另二為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可能太多隱喻吧,不難看卻缺乏感動。電視劇轉向日劇,正在PPS上看「最完美的人生終點」,一個經營葬儀社的故事。

 

順風時才賺錢,就是因市場賞臉才有飯吃,自己只是多少撈一些的凡人罷了,留意著顛倒顛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