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張子午的「直到路的盡頭」,是一本單車遊記,作者在自序中表示,曾一度因為背包被偷,突然之間被失落、沮喪、懊悔等情緒所籠罩,而一位心儀對象給了一個簡訊,「….無論喪失多少東西,但是沒人能偷走你的心。」 我對於這段話感到疑惑,多數人真的瞭解自己的心,知道心在哪嗎?
作者引用了葡萄牙詩人Fernando Pessoa 的一段話,「一旦你把是世界完全看了個透,世界的終點就與你出發時的N市沒有什麼兩樣。事實上,世界的終點以及世界的起點,只不過是我們有關世界的概念。僅僅是在我們的內心裡,景觀才成為景觀。」 如果這話有些道理,那內心往往就是最後的決定者,可是活到這個歲數,只感覺心是一種浮物,像水池頂上的浮萍,飄飄盪蕩的,從未穩定過,因此沒什麼兩樣是對的,但如何由心決定所聞所見,卻十分模糊。
有一本「潮人物」雜誌蠻不錯的,這是定期在Café會看的雜誌,最近一期以跑步為主軸,半戲謔的介紹了十條跑步路線。我後來沒有習慣跑步,也沒有在健身中心的跑步機上花太多時間,主要是過往經驗裡,跑步給予自己的肢體壓力過大,反會降低持續運動的動力,所以跑步逐漸的淡出我的運動選項,不過那種揮灑汗水的感覺還是很讚啦,看過「轉瞬為風、天生就會跑、關於跑步、強風吹拂」等書,多少對於跑步有些意會,神往之吧。
其實今天一早起來,有些倦惰感,不過沒有被擊退,還是參與了每週日例行的三堂有氧課,從最累的拳擊有氧,到還好的身心平衡,然後是休閒大於運動的ZUMBA,有時候就是儘量什麼都不去想,做就是了,然後時間就悄然的經過。
常看到一些比自己勉強的人在運動,身上貼了不少運動貼布,沒有找到運動的基本要素,手腳常不穩定的進行,不禁想到自己如果那一天真的之體力不堪負荷,會這樣勉強的繼續下去? 知道不應該,卻沒把握是否真的能夠順從理性,常掌握不了自己的心。
看完了「知更鳥的賭注」,果然還是如同看1/3強時,不喜歡也不討厭,最大的可能是其最大的特色,時空背景不吸引我,慢慢的對於二次大戰的歷史有些內心的自然排斥,很像引用中國歷史背景不是漢唐,就是明清,感官漸漸麻木了。
而主角個性並沒有鮮明到印象深刻,這與某些完全著重於主角的推理或犯罪小說,也蠻不同的。多人物、多路線的發展是其特點,卻可能成為自己沒有被角色吸引的原因,而後面的那個伏筆覺得還好,沒有很驚訝這種結局,或許正處於心情低潮導致的感受力欠缺,又是一種自我因素下的麻木。
不過,作者的書還蠻多,這哈利警探系列的書已達7本,應該會陸續買入,或許後來的感覺會因為心情轉變,出現截然不同的扭轉,也說不定。
很快的看了郭際勝的「散戶勝經3」,這本比較是散文是的敘述一些作者的投資想法,其中有不少因人而異產生的見解,譬如作者表示無須重視現金流量、無須停損等,這都是適合於個人的操作,並非通則,如果能夠先以價值投資選到那些真正令人放心的股票,確實很多有道理的投機方式,會因此變得沒有太多意義,但前提是,對於選到「對」的標的,能有多少信心? 作者有,但我沒有。
日劇除了看了兩集「明日香高中進行曲」外,又拉回「飛特族,買個家」。前者原該是青春物語,但看了兩集,反而是一種藉由學生角色,在常見的家庭、學校之間發生的種種,去反思內心的戲,不是那麼輕鬆的故事。想想同是不輕鬆的故事,乾脆先把未完成部分結束,後者第六集的內容蠻有意思的,往往親人之間很多話反而說不出口,明明該是最親近的人,卻常成為最該熟悉的陌生人。
還有過多的責任心,反而常成為弊大於利,故事的女主角千葉就是被負責工地的失事,束縛了內心,不過這種結果的成因是性格使然,並非懂不懂的問題,自己對於這點可是心有戚戚焉,我就是做了很多明知不好,卻是性格使然的事。我很認同,性格決定部分命運。
歷史常被誤用,卻經常的不合時宜。譬如「散戶勝經3」中,作者也用了隋、唐的歷史,但我感覺這種亂湊沒啥意義,反而有過於賣弄的敗筆。況且,後來也逐漸增加不同作者的歷史作品後,慢慢的對於歷史改觀,因為太多定見被誤用,孰是孰非有時候都不是表面所呈現的。歷史是勝利者的結果,這點本質上沒錯,卻沒能夠因此掩蓋事實,隨時間的經過,很多片段也能夠集結成有理的真實,而這部分比光看勝利者的結果,要有意義的多。
正因為說出來的不一定是心理真正想說的話(譬如飛劇中家人之間),因此所見所聞也不一定是真實,人的表裡不如一是一個難解的事,連自己也做不到百分百純度,所以我常用的是95%或99%信心,有Type I或Type II誤差存在呢。
近期網路書店有些折扣活動,自己又被價格因素吸引,正猶豫不決呢。明知到搶便宜,不一定真正的划算,買進過多的東西反生困擾,不過還是常常受不了價格的吸引,否則怎可能會常會逛了幾間二手書店,就買了超過10本書,貪多嚼不爛嘛。
黃先生近期一篇「現金的三層意義」,對於現金概念股提出了批評,但其現金概念的純度與我之前提的有本質上的不同,我認為是股東擁有的現金,而且不易被蒸發才有意義,借來一堆錢讓B/S上看起來閒置現金不少並不算。我想表示的是,我提出的少數公司,如果能夠把閒置的現金退回股東是一種對股東與公司的雙贏策略,只是經營者往往都太過想要掌握事物,學習放手常常會有驚人之效果,但這很少人做的到。
歐洲正進行的政治選舉,可能會讓歐債問題出現新危機,之前被「政府緊縮」說服的那批政客,可能逐步在新來的選舉中被淘汰,這代表歐元區崩解的可能性正逐漸提升中。欠錢的人不願節約,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讓其瓦解是最好的方式,但當前全球化的金融市場,承受的住這場重擊?
最近心顯得空虛,才會有「心在哪」的疑問,回顧一些自己曾經的投稿,如「體制性阻力」等,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沒啥變,很多想法現在與過往差異並不大,是自己沒成長,或早已遇到成長的瓶頸,不知。
常常有些不太好的惡意,會希望那些傷害別人或無責任感的人多被消滅,世界才會轉向正軌,這種詛咒沒啥效,一直看到惡行比善行多太多,雖多只是小善小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