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在沒做啥事度過了工作時間,有些期待與朋友的邀約,可惜接近傍晚時分開始下雨,這引發了後來自己因等待產生了不高興的情緒,後來有自我反省:

1.       騎單車赴會,被雨水淋濕褲管、鞋子,那種濕漉漉的不適感覺,引燃了不耐的心境。

2.       因抓不準時間,早到了20多分,而周遭無可隨意逛逛打發時間之處,下雨的天氣又不方便先到其他地方,怕晚回來不好意思,累積等上超過半小時,是心中不耐的原因之一。

3.       「期待轉為失望」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記得建議地點的友人還說著不想約太晚,總覺得應該可以降低遲到這件平常事,最後還是失望。

不過這都是自己太閒的關係,才可做到重視時間約定,那天如果真正事業忙碌,想要做到準時,就會有些挑戰。我只從第一個老闆中學到一件事,就是「準時」的要求,大致上落實了八九成。

吃飯的閒聊多數與工作有關,而自己可能現在工作清閒,並不主動提及自己的部分,但聽到友人抱怨其主管的類似小人行徑,想到了工作上每個人的容忍處都十分不同:

1.       朋友似乎對於主管很多行為都不認同,這是個性的關係,從認識她開始,就認為其性格偏向較真,這點與我過去相似。但性別差異是表達的落差主因,男生較少會長篇幅的抱怨,但女性就可能長篇大論,這點我從以前到現在,從少數女性友人身上,都看到這點。

2.       我後來做事偏向放小就大,連不爽處也是,如果只是一些小問題,真的太多也太平常,早麻痺了。我只對會讓公司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情會很不爽,並做些看似意氣用事之行為,這也是自己後來越來越重視道德行為的結果。不過,我認為自己應該不會說氣話,而是用道理來數落對方才是(這還是很傷人),因為如果淪於說氣話一開始就輸了(自己果然是不服輸的性格)。

3.       我知道「不生氣」最好,不過是工作而已,但沒辦法說服自己,是在犧牲別人下得到周全的,譬如有人被裁員但自己沒事。自己不笨,出現把柄的機會少,容易閃過攻擊,可是要看著公司逐漸沈淪而什麼事情都不做,現在的我沒辦法完全做到,這與看歷史時,總認為臣子至少有挺身而出的責任一樣,看著亂臣賊子肆虐卻不聞不問,實在做不到。現在我的基調是不主動攻擊,可是絕對會反擊。

因為有著這點的原則,我設法讓生活壓力降低,以免一旦遇到了不能容忍時,可以依原則行事,也能夠避免替爛人收拾爛攤的風險,這時候看似孤單的「一人飽一家飽」好處就呈現了,少了後顧之憂。

言談中提到了老闆性格,我也比較是屬於放任的風格,這與習慣了單打獨鬥有關,當然一直沒遇到自己認同的團隊有關。其實我內心是嚮往人可以用互補方式,發揮著每個人的比較利益,這樣是最輕鬆也是最容易產生綜效的方式。但是,這前提是需要別人也能夠接受自己的直率風格,既主觀、可能偏向犀利方式,不是多數人習慣的模式,但我早已不想太過假裝的浪費時間,因為光是假裝這件事,就註定不可能成為好的團隊。另一個問題是,我可能也有「自我感覺良好」問題,對於多數人的表現都是批評多於認同。

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電視,這次看了收視不錯的「模王大賽」,覺得果然有吸引人的地方。現在人的生活太單調,所以都需一些調劑的方式來抒解容易陷入鬱悶的心,而這比賽可以讓參賽者設法擠出一些不一樣的表現,不光光是模仿而已,而是要沒見過的組合與呈現方式,裡面確實可以看到人努力後的成果,這點才是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嘻嘻鬧鬧而已。

回家拿起放在家中的一本經典書來看,並獨自在週六早上看了1-2小時,佛斯特的「印度之旅」是舊式作家的寫作風格,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及認知,用小說呈現出作者眼中的印度,這點的確有意思。不過,可能是題材上有些嚴肅,不是容易看的書,這種故事現在肯定不討喜,難怪感覺2000年後,這類的經典書籍越來越少人閱讀,自己看的蠻慢了,大概也看不到1/3

很慶幸假日大致上天氣是好的,方便像我這種無法待在租處的人,去上例行有氧課,去逛逛二手書店,與在Café的來往路程,騎單車迎風愜意的前進,沒有下雨時的麻煩,很令人愉快。

當然買書這件事從沒減緩,而賣書已開始疲弱。總有一天會被書給包圍、淹沒,不過閱讀已是少數的嗜好了,總是要自我滿足一下,這樣人活得才有意思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