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思考人類不理性面的好書,少數缺點是內容太雜、名詞太多(XX 效應等),當然沒辦法真正的克服人類不理性面是必然的結果,人之所以為人,正因為具備不是機械化的人性嘛。

一開始花了一些篇幅, 說明了系統一(快思,偏向直覺)與系統二(慢想,偏向系統思考)的差異,與遇到很多不同事情上,這兩個系統可能的反應,及可能產生的問題。我在閱讀的當下,時常有這個想法,直覺有其侷限與用處,可系統二也深受經驗等限制,其實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好方法來杜絕總總的誤謬。

書本走到進半數後,開始進入一些有趣的主題,包含少即是多、回歸均數等,也開始把作者學術上的研究主軸,為了改善效用理論而提出的展望理論,及對於人心理面可能產生的種種問題,藉由了種種選擇行為上去呈現,這部份既有趣,也讓腦袋有點陷入混亂。

要自嘲一下的是,書中很多例子都採用機率選擇,只是我對於書中一些機率結果感到陌生,很多例子單憑一些描述就能夠得出機率,這是正確的嗎? 還是自己數理能力退化,後者可能性頗高。

身為學術的一份子,作者還是支持公式(或專業)之效用,這點我有點不以為然,不是公式無用,而是要注意以下的前提限制:

1.     需在一個很規則,可以被預測的環境

2.     一格從長久練習中,可以學習到規律的機會。

如果像投機這種本質不確定的事,不論想要以學習或各種統計演算取得好的結果,仍是緣木求魚。

我認同作者強調,單看一個事件(窄框)或看整體事件(廣框),得到的結果會完全不同,只是我吹毛求疵的想到,為什麼多數人會陷入窄框的問題,主要是沒有足夠了知識與經驗去獲得廣框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從高往下俯瞰,景致與可能的大變化一覽無遺,只是多數人都是在下面的一個小點,想要登高望遠,恐怕是多數人一個先天上的限制了。

這書對我的幫助是,強化對人性上可能的問題,再次的加深印象。另,對於作者花了很多研究來驗證這些人性上的問題,感到佩服,也足夠說明或佐證這些效應存在,而且多數很難完全避免。簡單的說,就是認知了直覺、人性思考上的可能偏誤,至少抑制了自大的心,畢竟經常犯錯的腦袋能夠自以為是嗎?

其實有一個好的改善辦法,就是能夠找到一個有充分人生經驗、思維周全的人,願意再旁邊扮演旁觀者清的角色,及時的給予建議,只是我既非唐太宗,也無魏徵在旁,所以這個容易犯錯的小腦袋,看起來還是要繼續的犯糊塗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