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的投機不理想,主要是當前的主要持股並非數字好看,而是我陸續把有表現的出清後,剩下來、又多少往下買使金額偏高的熟悉標的,好處是不會有意外傷害,壞處是經常死死的,等不到其久久一次表現,恐怕都會是小賺小賠結果,最近越來越耐不住性子持有,我的修心並不到位。唯一可喜的是,美股不死,多頭不止,至少換得一些猶豫時間。

上週看到二月出清的兩檔主要持股,去年獲利與之前預期幾乎都在5%的差距之內,為一看錯的就是P/E,我保守在11附近倍就跑了,結果跑到12-13倍,光這這1-2倍差異,就差了超過六位數。每每當下不理想,人就容易眷戀過去,真是糟糕,發發牢騷罷了,又能如何。

週六去看了兩片動作片,「神隱任務、風雲男人幫」,典型好萊塢式的英雄動作片,還ok,但看完沒有什麼想法,很像暫時把時光封存在電影院裡,離開時不帶走一片雲彩。

上週(至週日)看過的書,比較理想的是,「派特的幸福劇本、思考的藝術」,還ok的是「雅各的千秋之年、沈睡的森林、經濟指標告訴你沒告訴你的事」,最不理想的是陳文茜的「只剩一個小角落的繁華」。最後那本陷入了新聞報導式的風格,往往對於議題缺乏深度思考,可以畫天蓋地的引用歷史、文學來裝飾,可我只看到一種panic

「思考的藝術」就是那種可以偶而拿起來翻翻,警惕一下自己還存在許許多多的人類常見謬誤,光這功能就值了。「雅各的千秋之年」走一個歷史年代故事,由於拿了部分醫學發展、日本鎖國時代背景,可這部份我倒是興趣不高。東野圭吾「沈睡的森林」還不錯,可以在不長的時間,進入一個殺人事件,還有一些社會描述,這次用的是芭蕾舞社團,是加賀恭一郎系列作之二。

Izaax的「經濟指標告訴你沒告訴你的事」有點意思,比預期要好,卻也看得最混亂。我認同作者把通膨視為一種好事,可這是中短多長空的治標之術,總是有些殘缺感。另,作者點出了一些觀察指標或方式,雖那種另類的切入觀點很好,可許多我不太認同,這是衝突之處吧,現在我有太多的定見了,要突破或改變多少都會有些阻力,尤其是那種有時對、有時錯的混合式看法,畢竟我現在就處在一個混亂的思維中,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模式在進行。還在考慮,要不要延伸一些通膨與泡沫經濟的思緒,不過還沒有具體想表現的主題。

最近有點感受到之前某同學覺得工作無聊,想更換工作的心,可我比較糟糕,因為我是對多數工作內容都趕到無聊,覺得缺乏存在價值,可這就是現實人生。即便最後回顧一看,多數會覺得自己不過是為了一些穩定錢盡幹些無聊事。可這些年來觀看許多人,卻又覺得連自私自利的人、缺乏知識的人都能混得很好,自己難道要自命清高,只為了那卑微的自尊心、道德感,就要過得比較差的生活水平,實在沒辦法接受,所以苟且的為了資產累積,多做幾年吧!

所以常常有這種感觸,雖心理有些瞧不起那些缺乏知識的人,可至少他(她)們不容易陷入自我煩惱,不知不覺反而比較容易快樂,誰才是真正的傻瓜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