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而對人提及一些內心的想法,常得到的回應,不是異常,就是悲觀,可在我心裡,這不過是人生思量罷,笛卡兒言,我思故我在,指的就是這回事。

多數人不會陷入這種思量,主要因為三種情況,多數屬於世俗所謂的成功組或失敗組,前者還在名利場裡,後者光生存就有問題。另少部份雖非這兩類,可性格本非多思量,亦非此類。

若沒先獲取基本的生存條件,陷入這類思量,是不切實際。

自己是實際者,所有的轉變,往往來至環境影響,坦言如果少年得志,卡在企業的高階主管,恐怕難以克制追逐名利的吸引力。非失意秀才,不會真的陷入悲觀、反社會的情緒裡,當前的思量,只是想著如何對社會有貢獻,從中發掘自己的第二人生。

會說多數的企業、勞動缺乏價值,主要是基於這些活動無法創造新的價值,或許是金錢泡沫下的堆疊貢獻,或是扮演掠奪者角色,從弱者或無知者中,得到利益。

如果簡言說,這就是人生呀,也沒錯,可人生就必須這樣你爭我奪的無窮盡起伏?

目前選擇,沒找到出口前,無害的活著。

多數事情講清楚了,十分單純,唯一的變數往往都在人身上,可這不可控因素,多想也無異,想通這點後,許多年來,自己轉為重視「調整、應變」,而不重視事情的追求完美。對於本質的不確定,不是基於歷史(重演?),或無法佐證的主觀機率,事前準備有個七八十分就夠了。

週五夜,在某咖啡店裡與友人閒聊,還遇到個有點眼熟的人,原來是大一屆的學姐,歸回租處查了一下,是23號的學姐。自己不是外向的交際人,有時遇到眼熟的人,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往往僅在心裡浮上一絲猜想,如同前一陣子,也曾猜想某個週六早上,在星巴克看到的是否為同學?

不習慣7吋大手機,今天不貼錢換了一台Sony 平板(S),下午試用了一陣,發覺自己過往那曾經喜歡電子產品的心,早已逝去,覺得多一台平板的需求為零,打算最後會在系統的考量,看AndriodApple誰會勝出。

早上及中午例行的逛了二手書店,帶著搖頭的又帶回了十多本書,曾經想要的節制呢?

周五,歐美股市大跌,一日的烏鴉嘴成真,只是湊巧,可只從持股40%出頭,降到30%多,若週一大跌,還是會被傷害,自己還是沒能採取較為極端的進出,相對的思維,說明了當前的「普普」結果。

心裡猜著,包含今年的2-3年,會是自己投機的關鍵年,能否學習、思量,調整成一個更好的模式,或者就庸庸碌碌,更甚著江河日下,分出勝負的機會很大。

如果投機能朝好的方向,自己才能在生活無虞下,多方嘗試的體驗人生,找尋可能的生活步調;如果不幸投機陷入困局,也會切斷很多思量可能,生活考量就會填補了位置。

人生,像個填空題,不管如何,在老天了結,或自我了結前,生活總會被填滿,虛實皆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