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這本於2009年出版的書,書中認為在2000-2020前後這區間處於一個大盤整格局,這論調至今我都認同,為個人2008後持股多數低於50%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一章回顧了美國2百年的股市,及國際股市的走勢,說明了兩件事:

1.歷史之長期而言,股票報酬表現不論在美國或國際(指主要國家)都是領先者,其次是債券。

2.盤整期間的股票報酬並不理想,如何克服盤整期間干擾是一個投資或投機的重點。

第二章看了多頭市場及空頭市場的例子,這是好的風險意識,只有經歷或至少看過股市大跌,才可能體會風險的重要性。另,以美國數據顯示盤整期間的波動比多頭高,這說明多頭往往因緩步上揚而降低了波動度,可這波動度降低卻在高點反轉時分,讓原先有些道理、風險控管常用的波動率(或延伸的風險值等),變得嚴重低估因價格高漲導致的風險。

第三章採用類似杜邦方程的方式,去拆解股票的報酬:

               Total Retun=資本增值+股利=本益比擴張*盈餘成長)+(盈利率*股利支付率)

這個標題很好,「笨蛋!重點不在經濟」,過去我也曾以美國、台灣的歷史數據來看股市與經濟的相關,得到了模糊的結果,只能大略說經濟好時股市比較容易有好表現,可這主要是過去近百年經濟成長與股市原先數據就多數為正,所得出的自然結果。這過於美好的過去經驗,未來將成為風險的來源。

作者從數據中,獲得經濟成長、盈餘成長,不是衍生多頭或盤整的主要原因,並從數字獲得了以下擔心,未來企業獲利率可能因均數回歸而下滑。>>這需要時間驗證,從2008年企業獲利走低了幾年,可近幾年又回升。

作者觀察近一百年美股S&P5001-10年期本益比,平均約在15-18,隨多頭、空頭起起伏伏,得到了這個結論,報酬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評價,且於期初評價關係重大! >>這白話即基期高低,以台股為例,6000約為長期平均,八千點就是相對高點一樣,基期高低決定報酬這是很直覺的觀念。

作者回顧股市歷史,發現市場鮮少出現理性狀態,不是極其樂觀,就是極其消沈,這就是心理面的情緒挑戰,自己至今都還被市場高低起伏所愚弄著。

第四章作者用了幾頁說明債不如股,是後面轉為介紹股票投資策略的一個串場。

第五-七章,用三個維度,品質、成長、價值,來發掘好公司(股票)。

               品質:重視競爭優勢、管理團隊、自由現金流量的運用及高資本報酬率。

               成長:沒啥值得提的內容。

               評價:介紹了絕對概念的DCF,及相對概念的本益比,並加入安全邊際的概念,不過這章值得一看的是觀察美股歷史表現,低本益比比較吃香,這意謂一個重點,雖賣點比買點難決定,可買點的重要性大的多,能買得便宜,往往立於少敗之地。

               整合運用(第八章):舉了許多例子來說明「品質、成長、價值」的各種組合,發現缺任一往往會增加潛在風險,如果可以最好是三合一,但這種公司百中無一呀。

第九-十二章談買賣策略,內容比較凌亂、瑣碎:

               機運短期,紀律長期:一開始舉一個賭場的親身例子,說明「投資就像賭博一樣,永遠和機運有關」,但紀律是長期可能致勝的主要因素。

               抓股票時機:採上述三合一方式。

               反向操作才是關鍵:舉了一句很有意思的題外話,尤吉.貝拉的名言「理論上,理論與實務並沒有差異,但實務上就是有差」。認為不必持有不認同的熱門股票,當個迷思終結者,這想法很好,我大致上也是這樣進行,可「掌握不住自己的心」是關鍵,反向操作真的沒那麼簡單。

               找新點子:利用掌握現況、前人的篩選公式、敬佩投資人的想法、信任圈的資訊等方式找可能的標的,不過廣泛尋找有一個致命缺點是,很容易被市場迷惑,這時候個人心態穩定、成熟度,將是成敗關鍵。

               國際投資:留意政治風險及匯率風險。

               賣出策略-汰弱留強:兩個價值投資常用的賣出時機:

n           股價上揚,安全邊際消失,評價面受阻。可能會遇到市場狂熱之面臨「太早賣出」的問題,只能用分批賣出來降低,無法免除。

n           基本面惡化,讓品質、成長面或兩者都已惡化(或預期惡化)

               幾個零碎的好觀念: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婚前協議(事前決定買賣點)、留校察看、杯子半空的心態(會蒸發成全空?)、擺脫過去決策、

第十三、十四章淺談風險及風險分散,引用許多塔雷伯「隨機的致富陷阱」一書內容,其他有點拉拉喳喳的嘮叨。

十五章說明介紹的積極投資價值法,不同市場可能的表現如下,有其存在價值:

               多頭:和大盤一樣或稍差

               盤整:報酬不錯

               空頭:比大盤跌少

               可能的問題:太早賣出、太多現金

真不想承認,這些狀況就是我的困境,這種思維最適合盤整,從2008年後,2012年市場比較沒有明確走勢時,多次來回震盪,反是自己表現最好的一年。要如何突破現狀呢?

------作者沒講,我還沒想出來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