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服貿的爭議根本,在開放與否。
信服自由經濟者,往往認為開放比封閉好,這是站在既得利益、具比較優勢者的立場上,恰好資本家、中高階主管等有這些優勢,當然支持,可缺乏者如一般勞動者、年輕人,自然反對,人脫不了自私。
令人厭惡的是,執政者不論顏色,往往站在資本家利益,這是為什麼會被批評,如果能夠有完整的配套,有選擇的開放,降低傷害的開放,相信不會有這麼劇烈的抗爭。
我認為開放弊多於利,基於幾個理由:
- 1. 台灣當前的產業現況,比較需大量勞工的代工產業,往往製造已外移,台灣本土的勞力性工作,至今都十分缺人,這部份開放影響也不大,可如果服務業,多少人有信心與中國勞力相較?不論在價格、積極度等,如果我是老闆,非屬信任度高的工作,也會選擇中國勞力。
- 2. 台灣沒有如日本、韓國人民的愛國心,多數企業並不會站在愛國的立場,大量的支持當地勞工,這是開放後,多數低價勞力會被攻佔的主要原因。
- 3. 執政者被資本家迷惑,還以為台灣還是以前那具經爭力的經濟體,資本家基於低價勞力目的,當然會做些漂亮的包裝,讓愚昧的執政者相信,資本家的企業好,台灣就會好。可是,近10-20年來,財富集中到資本家企業的口袋,台灣依舊向下沈淪,why? 少數人好,多數人不好,貧富不均只有走向動亂一途。
- 4. 台灣基礎是中小企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不多,一旦走開放路線,最後一定會多數被外企擊敗,台灣走向開放路線,可能結果是加速經濟崩潰。
真丟人,拒絕開放的原因,竟然是台灣缺乏競爭力與愛國心,身為台灣的一份子,只能坦承當前的困境。
至今的我,除了廣泛知識、經驗外,沒有絕對的把握可以勝過中國的中產階級,亦無既得利益者的好處(資本家,或佔著肥缺的肥貓),所以自我思量下,還是放慢開放腳步對多數人比較好,包含自利。
執政者,要繼續站在少數的資本家立場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