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友人吃飯,閒談中提及了廣告效用這事。
或許多數人都不假思索的認為,廣告一定有用,這點我不否認,只是廣告成本效益0不容易分析,有了以下觀點或思量:
- 如果是陌生品牌,透由廣告增加知名度,或許廣告效用會十分顯著,因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 如果是知名品牌,廣告除了吸引極少數的陌生客群,比較像是發送一個「我還在」的訊號,不管什麼產品的廣告都好,能夠做廣告,很像是確認公司營運的不錯,還能砸錢打廣告,多少有助於信賴感。
- 我認為,廣告的效用對非必需品比較有益,對必需品的效用比較低,主要是必需品多半都有一定的偏好,想要更動偏好,光靠廣告效果可能的影響不一定顯著。
- 另外,很多行銷,可用與通路合作方式進行,而非以媒體形式,譬如在通路進行促銷活動、擺在顯眼的位置、試吃、贈品等方式。
- 朋友認為,公司有一個找學生拍廣告的活動,可涉及幾萬人應徵,有助提升公司的知名度或認同感。可我比較存疑這種廣告效果,主要是他那間公司已是台灣家喻戶曉企業,有沒有多接觸幾萬人應沒啥差別。況且應徵活動,沒被選上或許還有小埋怨,不一定是正向的效果。
- 我另一個疑問是,多數具規模企業,為了避免單一行銷策略效果不強,多數都是多元行銷方式進行,如同時打媒體廣告、進行通路活動、舉辦一些體驗活動等,這時很難區別那一種效果比較顯著,正因為不易確認效果,行銷的成本效益就不容易分析,如此一來,行銷活動就像是吃了一種會上癮的東西,只能一直吃,因為會害怕不吃時,有可能造成潛在的負效果。或許,不吃只會有一點小影響,可現在哪間具規模的公司敢輕易試一下水溫呢?
- 這讓我聯想到,金融理財的行業,多數人都認為專業有用,所以還是透過金融中介、代理或顧問方式進行投資或投機活動,讓這些機構賺得飽飽。在我眼中,這也與上癮無異,金融機構不斷自我宣傳,對於沒定見的人緩步洗腦,而賺取很多不當利益,可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我是存疑的。至少很多試驗,如在多頭射飛鏢選股,有很大的機會輕鬆打敗大盤與多數基金,只是多數人被「專業」這種晃子欺騙了。
- 必須提到個人主觀的影響,我思維偏保守,且因消費習慣低於多數人,觀點上多少會因此有些偏頗的影響,譬如把實際影響力低估個20-30%是很有可能的,這是潛在誤差。
這是口頭閒聊提及,或事後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個記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