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之前,人很難不為心所困,重術者往往不善反省,重心者又容易走入孤獨。

 

 

重閱「交易的藝術」,這書上月才出版,上月才看過。重閱,主要是想要激化自己的思緒,趁著記憶未轉太淡薄前,重溫那孤獨交易者的感覺。

 

原來因思維異於多數,被視為怪異,並非獨有,很難體會作者的感覺,可不全認同,走入投機就必須走入孤獨,我還不想走入狹隘的二元論,非AB,非是則錯,這種過於極端的思維裡。

 

雖認同作者在股市人性箴言那篇,提及人性的「江山易改,本性不移」,想要改變別人,真是一件難事,如同別人要改變我同樣不易,除了常自省者,多數的人都活在自己的以為裡,都有或多或少有著自我感覺良好症狀。

 

譬如,什麼是主觀,什麼是客觀,我現在也分不清楚,只能儘量在成為主觀前,多聽聞、多思量,試圖以多元之慮,降低錯誤。正因為有先思量這個步驟,成為當下暫時認同的主觀,會不會改變,端視自我能否與時俱進。

 

人難以逃脫自己性格的束縛,主要是人性與習慣的力量過於龐大,很難用理性抗衡之,何況多數的人少有自省力,不論是愚昧或懶惰,陷入了一個無解環境,進入一個輕鬆,卻永遠無法得知,自己身在何處的情境。

 

與這類不知者,無法溝通,難以度化,我多數都是敬而遠之。

 

只有聖賢、神佛才能無願無悔去度化人,連空無都達不到的,不用勉強為之,因做也不到位,效果也有限。

 

為什麼走入孤獨,既然影響不了別人,又與多數人不同,自然自命清高的孤獨存在。

 

還沒走到現在的自己,過去的我也會執著於想要爭取別人認同,雖現在也沒完全放下,可怪就怪貝,至少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可多數人都是懵懂的活著。

 

懵懂活著其是對當下是愉快的,無知則無苦,只是我回不到這種境界了,有無夢婆湯可喝?

 

為什麼不喜歡很多人,光自私自利行徑,就不想與其多有太多接觸,我可沒有多少氣力,去達到讓人願意無私待我的地步,有多少看似真摯的交情,經得起考驗。

 

在我心裡,除真正了悟者外,多數人要維持一個善的地步,都需時時勤拂拭自己的心,才不會被自私的本性所牽引,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直告誡自己,心重於術,可多數人都僅在意於術,外在的一些物質條件或專業技能,因為,前者無形,而後者有形,多數人都想抓到那些具體的。

 

我也不是多清高,也是逐漸生活無虞後,才率性而活,否則連生活都有問題,成為社會負擔還講得一副清高,不切實際。

 

壞處就是,自己標準提升,可包容心提升的不夠,反而更厭惡那些自私自利者,更走入孤獨了。

 

因此,我一直都在修心,可進度緩慢,且很多時候,受困於抉擇,如果從歷史來看,人走向自取滅亡是一個自然法則,那生存於走下坡的人,是儘量試圖減緩其滅亡速度,或什麼都不做的中庸,還是同流而污呢?這就影響了待人處事的選擇,如果想要減緩,就必須抵觸多數人的自私,可這往往會被厭惡或反擊,許多世俗煩惱往往種因於此,還放不下那種自以為是的責任。

 

以一個近幾個月看到的事情來說,明明練習英文是一件好事,卻搞到我很是厭惡,畢竟一群人在封閉的Café裡大聲朗朗,有時還會放影片,完全不尊重別人,這種年輕人行徑,除了自私,還有什麼?況且,很多連一杯飲料也不點。

 

用自私的行徑,做看似正確的好事,成了當下社會的主要問題來源。明明設法賺取金錢是好事,可用的方法、方式或手段都有可議之處,卻往往因既得利益者身份,去捍衛那份自以為是的正當性。

 

我只看到心墮落的速度增加了,或許部分人會做些善事自以為救贖,可整體而言是還是墮落。

 

不看好年輕一代,主要是更自私自利了,所以常有厭惡感覺。

 

最可怕的就是聰明人的自私,這是最可怕的破壞力。

 

在未做到包容前,我不會接受聰明人的自私,因其有機會看清事實,但懶惰為之,自私又懶惰,有何可取之處?

 

聰明卻心術不正,才是禍害根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