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同事問我會不會速讀? 認為速讀有無幫助? 當下簡略的回答有誤,一次說清楚。

 

 

當下簡略的說,我閱讀目的在增廣見聞,認為速讀在於快速有個概括的認知,若無考試等現實目的,不會對閱讀有多少幫助,或許還有缺乏耐性的壞處。

 

上面說法中,最大的問題在目的性,應說過去我的目的確實在增廣見聞,但現在不想要有目的性,想單純活在當下,所以閱讀是當下想做、去做的事,能不能增添知識、見聞,有也好、無也罷,想一切隨緣。

 

同事這問題,了解到自己閱讀有影響到她,看到我一直在閱讀卻沒有變傻,多少有些眼見為憑,而願意親身試之。但她本質上仍具太多目的性,目的性對世俗重視的名利觀點,很有幫助,這是利用動機提升動力,但如果不想在名利上得到什麼,最好是學習淡化目的性,可先以增廣見聞這種淡薄的目的性開始,最後仍以走到無目的性最好,這也是我的最後方向。

 

我認同奧修提倡有好導師勝過閱讀,但好導師難遇,如同伯樂難尋一般,故對多數沒遇到好導師的人,閱讀依舊有用,用處在於靜心,或許還有些許知識性幫助,如果自己不愚昧的話。

 

過去我對於閱讀也是太具目的性,故在沒有閱讀到什麼時,總有些不高興,這就是庸人自擾。可從沒想過速讀,這想法太危險,貪多貪快在多數事情肯定都是弊大於利,自私自利事外還沒有印象有什麼是貪多貪快有益的。

 

後來,依自己十年閱讀經驗,往往貪多貪快往往是心神狀態最差時,對閱讀不耐故採快速翻閱方式增量,這種閱讀還不如不看,去運動還更好。

 

閱讀對我自己也是一種耐性訓練,現在閱讀到看不下或覺得難看的書,都希望當下的自己能夠想到,無所獲得是剛好,但儘量不要被搞壞的心情,原先就達不到静心,還增添煩心,夠白癡的。

 

另,會提倡不要有目的性,原因是事情應無定見,不該被閱讀所左右,這也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原因,我覺得從小的教育就是這樣搞壞多數的腦袋,那種閱讀很像在吃慢性毒藥般,蠶食著多數人的腦袋。

 

我認為,閱讀就像吃飯一樣,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更想做的事,自然可以取代之,只是當下還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事情去替代,自然繼續下去。

 

速讀,別鬧了,如同吃飯一樣,吃再快、再多,也無法提供更多的營養,如果是垃圾進,也只會垃圾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