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閱讀有啥用處,這問題本質就是,知識之用為何?

 

 

當下能使用知識的地方確實不多,沒內涵的工作幾乎用不著,大概只有投機有點結果。

 

正在看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裡面很多內容我都認同,他也是如同孟格那類多元知識的追求者,只是孟格把這稱做普世智慧,李笑來把多元知識當成多元維度來解釋,一旦從點、線、平面、立體逐漸成幾何方式成長推疊,這就是知識的價值,這看法挺實際的。

 

我用知識的地方仍少,幾乎僅在投機上有些應用,這也是我逐漸對當下環境產生改變之心,首要克服的是偏向保守的性格,所以不工作也已列入選項,很多時候不去做、光想,留於原地踏步。

 

倒不是自己不願工作了,是不再願意對於自己不願意或不接受的內容去做,這樣真的太沒意思。廉價出賣時間就算了,還要連精神也出賣,我已不願意。我既然走不入順從之路,就走能讓自己順心、成長之路,有捨亦有得,捨棄穩定,得到一個改變的契機。

 

如果像最近這樣耗著,雖沒啥事,可心裡不快活,也不知能耗到啥時候。

 

原先想說,處於爛公司沒關係,沒好處沒關係,但如果能維繫一些人的生活,譬如自己拿資源來激勵下屬等,多少有點價值,可連這目標都沒能做到,真的很沒意思。

 

看到的都是內部無意義的瞎忙,與外部沒意義的亂要求,這就是台灣多數金融業的現況。

 

總想著要改變,因為不變,絕大多數的結果就是往下沉淪,那種沉淪不是名目位置那種自我感覺良好能感受出來的,腐敗往往就是從既得利益者中發芽、成長,腐敗者如何能看出自身的腐敗?

 

閱讀到一些真正有意思的書,就會多少激起那種想改變的心,這種心情會與保守安逸對抗,或許能激起些火花。

 

是該多想些應用面,投機的去瓶頸、生活的更愜意等,都是該去做的事。

 

最不該做的就是裹足不前,正在做心理建設,一念一世界。

 

套句李笑來的話,我需要對自己腦袋裡的作業系統持續升級,就算暫時看不到實質結果,但以升級來因應後續的可能需要,這是必要的準備、儲備,這也是自己的存在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