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天記,主角修順心意,有點意思。

 

沒想談小說內容,幾天前與過往公司認識、尚有聯繫之兩位阿姐吃飯,與其中一位提及關於佛或人生思維時,自覺【順心意】是自己當前認同的人生態度之一。

這位阿姐,人生道路有些崎嶇,思慮也重,常為此困擾,可惜我能給予只有思維,對人生各種矛盾處,自己只能選擇,並無治本之道。

譬如,我提及多次之【我愛人只因為其愛我】,依理性而為,並提及為何孔子真正主張是【以直報怨】,非【以德報怨】,只因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無差別是聖人行徑,對芸芸眾生,有差別待遇,才對得起那些自我心中較好的人。

這思維與史記「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意思相似,也與我提及之【我愛人只因其愛我】意思相似,差別待遇只來至於自身感受,和身分、地位、血緣關係等都無關。

  >後者那些都是傳統無謂的各種羈絆、束縛。

對方問,何為直?何為德?何為怨?何為愛?

這些自受,當年歲漸長、事過境遷、記憶不再、人事已非....又有幾人說得準...

現在的我若他人不愛我,也會比較坦然看待,有時想想自己好像也沒多愛自己,是不...

我的回復是,

判斷標準只能依靠【主觀】,

當下想怎樣幹,就順著心意去做,即為直。

除順心意,想著並落實回報,是為德。

除順心意,心存或落實不良念頭,是為怨。

除順心意,願意付出及包容,是為愛。

 

金剛經有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為抵禦我執,對當下任何成規()只能保持懷疑態度,沒更好前姑且用之。

一旦有更好,或更合理,立即轉向,頭也不回。

   >法無定法,如潮汐、月之圓缺般,來來去去。

 

既順心意,任何感受皆以當下為主,記憶為輔,

當下感受>記憶,既便被視為狼心狗肺、忘恩負義,也是剛好而已

若記憶>當下感受,依循記憶而行。

 

沒人說得準,只能依循主觀,由此,若自我修身不行,自然一蹋糊塗。

   >道與魔,往往相差一念之間。

 

不愛自己的人,世上何止千千萬萬,剛好而已,若眾生皆苦為然,不愛自己,不想嘗苦果,再正常不過。

 

從回覆文字,大致可知,若自我修身尚可,順心意不易走鐘,不會成為爛人,當然,所見世間多數爛人幾乎也採順心意,為何方法同、結果兩異,本不同,自然長成不同品種。

不論如何思慮,矛盾問題從來不會消失、解決,身為人類的我們,除設法擺脫諸多身不由己,其他的,絕大多數都只能,甘願選、歡喜受。

我擺脫身不由己主要方式,是離群索居,藉以擺脫人類各種羈絆、勒索,既然近墨者黑難以避免,最好或只好不要踏入陋室。

 

離群索居,以理行事,被視為狼心狗肺、忘恩負義,剛好而已。

對那些基本修身皆不可得者,無理意見、看法是他人即地獄成因,遠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