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閒聊時這樣一問,真是大哉問。

 

無業的2018年底起,自己也想改變過去頻繁交易之忙與盲,可過往重壓經驗多數不佳,並無足夠信心能克服這個障礙,卻也不想陷入這種所謂的【舒適圈】限制,故2019起繼續做了許多嘗試,其中,最主要是W的交易。

>W,是過往至今,曾經最大部位,是過往前三部位中,持有時間最長標的。

 

回顧W,第一次嘗試是2019第三季,這時W已經從該年初上漲超過一倍,故一開始都是一兩張的短期價差交易,因數字持續走強,第四季成為最大部位。當年底這部位損益為小賺,代表自己整體成本是偏高的,回顧歷史價格也知,W從第三季三百出頭,十月達到該年高點四百多,這期間能買之平均成本自然不低。

 

2020因疫情影響,該年看錯後市交易保守,致使投機結果不佳,所幸當年W在八月底九月初挑戰千元,止步於995,是當前主要損益來源,至此W交易仍沒啥問題。

>當年底還想,是不是要金盆洗手,退出投機,最後想想,雖數字轉差,可仍為正數,不取白不取,故最後決定繼續投機下去。

 

真正的挑戰是,事後回顧,W2020/7~2022底這兩年多,就是一個橫盤,從損益來看也是如此,自己在W損益數字,2022年底與2020年底差異不大。

>這期間台股持續大漲,相較而言W盤整不動,該過程是心境的好考驗(折磨)

>過往經驗,很少看到個股,數字沒問題卻在股市多頭中橫盤一兩年,此乃低機率事件。

 

命運就是這樣有意思,因2022年股市走空頭,故W於該年除權息自己最後因部位減持而沒參加,這在2022年後面幾月差異不算大,可走入2023後,W走一波數十趴近倍漲勢,最後錯過了這一段,讓W整體交易並不理想,比指數幾何報酬還差。

其實,如果2023起轉積極,要找到表現更好標的比比皆是,尤其後來走向AI概念,幾個月漲幅數倍個股不少,故2023年事後諸葛錯失W波段機會,其實主因是自己錯過2023年股市行情,決定保守後,錯失W機會是必然。

事後諸葛得知,最後結果是因整體部位決定低下之必然,整體部位降至兩三成內,本就很難持有重大部位,何況期間一度還把部位降至一成內,幾乎沒啥大部位存在,保不住W剛好而已。

最後該想想,在股市大多頭期間中,如果重大部位持有一兩年中沒啥表現,自己是否握得住? 且若因擔憂股市走空欲降低部位,更難握住大部位,兩個因素交錯中,自己下一回合是否能做得更好,不知?

自己後來把氣運放在重要思量因素之一,why? W為例,營運強勁卻在大多頭市場中走了兩年多橫盤,事後來看是自己認為低機率事件,遇到不利之低機率事件,很難說沒有氣運影響。

並沒因此有所悲觀,以自己這種交易頻率、交易量來看,遇到低機率事件非難事,只要不倒楣,沒常遇到低機率事件就很好,此為自認氣運平平之主要因素之一。

自己氣運沒這麼糟糕另一個例子,譬如2023因對後市保守,多數處於一兩成部位,除錯過W及許許多多行情外,又踩到B這個修正超過兩成的老鼠屎,最後還能喝點湯,就是後來有買到Acover 這些錯誤,雖事後來看,A最大部位不及W過去曾經擁有的最大部位,A的交易最後也錯失最後一兩成漲幅,可A貢獻自己2023至今超過半數,或許,這就是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除非氣運十分好,否則多數人都是這般,好好壞壞,壞壞好好,隨機不定出現,這是俗語所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源,除非身為倒楣鬼,否則否極泰來,為大概率事件。

不是倒楣鬼,或許就該十分慶幸了。

 

對重大持股不長期持有,主因對自己氣運沒足夠信心,或許等到最後也沒結果,或許要等到天荒地老,既然如此,何必要一直考驗自我氣運呢 ?

 

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之意念,若非氣運之子,理性告訴我,實在沒有必要這樣鐵齒,不想鐵齒,自然多數時候,不會選擇長期持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