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能夠看見的所謂「前瞻性分析」觀點,都把股市修正怪罪通膨、次貸等等問題,這是真的好理由?還是人們推託的習慣性用語? 請試問自己一個簡單問題,在股市大漲數倍時,怎麼沒有人去探討這種資產價格過渡膨脹必然造成經濟不穩定,最後可能引發通膨或資產泡沫;在濫用衍生性商品時,怎麼沒想到信用膨脹必然會有類似次貸這種金融危機可能? 到底我們人類天性的「隱惡揚善」,真的是個好的思維嗎? 是犯了錯去教堂找神父告解即可,或運用中古時代的求贖券方式付錢了惡,還是回過頭來坦然的面對自己? 在面對價格這支好動的狗前後亂跑時,自己能不能持續的按照個人步調前進,若我們一直追著狗在跑,請不要埋怨,這是我們種下失控之因,僥倖成功一定要謝天,最後導致失敗一點也不意外。

投(機)資的本質是什麼? 股價為什麼上漲? 這是最根本的問題,也是最需要思考的問題。但發掘解答的方式不是人云亦云,或強加解釋,而是要去思考什麼才是合理的解釋,才能對自己的思考產生幫助,也才能夠擺脫被市場完全操控。我強調的是降低市場價格的操控(沒法完全擺脫市場影響,如同坐在船上無法不被晃動影響,只能用自己的適應去改善暈船的現象),增加自己的主動研判能力。

我認為現在應該去思考的是,到底通膨高漲、金融信貸危機未除下,股市可能的實質影響,而不是去期待這些問題都不存在時,股市就能返回多頭。即便沒有通膨,難道股市就可以漫無天際的上漲下去,即便沒有金融危機就可以擁有長期的多頭? 我認為基本面(經濟數據等)只是一個決定股市方向的力量,最重要決定因素還是價格本身的高低,與當時群眾是否被貪婪或恐懼所過度驅使,這才能夠有機會去探測可能的合理價格,請留意這是個人認為的合理價格,不一定是市場最後的價格(這沒人會知道)。

何謂市場均衡? 在動態的市場中真的能夠求得均衡嗎?還是均衡只在動態調整中曾經出現一剎那時間,然後又被市場的不穩定性所牽引,忽高忽低? 我個人是相信均衡只在動態調整的一瞬間出現,百分之九十以上時間都是失衡的,這是人類特性所造成,過度樂觀後(貪婪),又過度悲觀(恐懼),這是循環的道理,景氣、產業等事物的循環不都如此,古語所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即是這個道理。

這樣說起來虛無飄渺,沒錯!這就是社會學的本質,也是群體活動會有的合理反應。其實我們過去的統計學教育也告訴我們,沒有什麼不可能的(連續機率下,單點機率不為零),所以任何出乎意料的事其實一點也不意外,是自己設想不周延而沒想到,所以我才說都是人類犯的錯! 那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要如何做好決策呢? 我的想法重視的是以下幾點,提供參考:
 >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講白一點就是盡人事聽天命。操作上的落實就是:
 >>最好的準備:熟知歷史、設法去揣測人心,並能夠順著個人的個性去操作。
 >>做最壞的打算:即便認為有90%以上的勝算,仍要做好資金管理(風險控管),把青山留住,避免墜毀。
 >>時常檢討反省,保持對市場敬畏的心,讓自己可以謙卑的接受結果,不論是成功或失敗。
 >>失敗經驗是最好的教訓(當然若一直失敗一定要離開市場,否則會慘喔!,害人害己),成功小小欣喜一下就好,這樣才會累積抗壓能力,也不會落入「怨天尤人」的負面循環。
 >>我沒做好的「人際關係」,這點我自己做不好,沒有資格說些什麼,但這也是一個成功的方式,如果能做到的話。
 >>我相信「黑天鵝效應」,要小心使用「歸納法」與統計,不要錯把一些少數現象,或虛假回歸關係用上操作,這樣會導致犯上「以偏蓋全」的Type II Error。

我儘量將自己想法分享,希望有些益處,沒用隨手一丟即可,我們閱讀的目的即在於:相信我們所相信的,不相信一笑置之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