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同的是,如果想要訓練思考的話,必須減少接觸媒體。媒體的功用在於提供腦袋放空時的娛樂,所以評論媒體是一種茶餘飯後的消遣,不用過於認真。
ú 現在談明年GDP成長,痴人說夢,這類的報導除了有心人試圖影響行情,又外行人隨便兜一些數據而成,還有什麼評論意義。相信經濟預測,除非遇到長期趨勢明確的時代,否則會錯的離譜。
ú 一早有在想,日圓為什麼這麼強勢,從基本面看不出理由(經濟陷入長期泥沼、國家債務多的排行前幾名)。我想「資金回流」可能是原因之一,2000年之後日本人因國內低利率環境造成的收益考量,開始大舉前進海外,看重的即是「收益面」的吸引力,因此美債也一直是日本人持有的主要標的,但是這波經濟衰退,日本與其他主要國家的利差縮小了,海外投資誘因降低,加上匯率風險的考量(日圓從100多一路升值,匯率損失相當大),會思考將資金撤回日本應該是十分合理的事。另外,金融市場的「Momentum」也是一個助力才是,一旦被投機者認為趨勢成立,那趨勢就會自動產生追隨者,追隨產生的助攻力道。第三是,2007年前的Carry Trade印象一直存在,日圓成為每每對金融市場不安時,一個做多標的,這也是一種可能助力。金融市場就是這樣有趣,往往都只能「猜」別人的動機是什麼,當下(事後也很不容易)很難驗證,都是儘量的猜一猜,看看有沒有機會出現。
ú 想想全球經濟,這次歐美經濟可以算是讓自己上了一課,過度消費雖已重創未來的潛力,但基本需求因政府施力(社會福利的效果)而不置於太過萎縮,只不過走上日本老路的可能越來越大,誰能夠力挽這種因成熟而逐漸走向敗亡的路呢? 過去的歷史都是這樣,說這是歷史法則也可以,因人過多、機會少,而失去成長機會,這不就是「物競天擇」道理,除非來段「破壞」之舞,用戰爭或天災降低成熟國家的人口壓力,否則真的看不到璀璨的未來。新興市場也無須過於開心,失去成熟市場過度消費的助力,要維持高度成長的難度提升了,而且新興市場最大的誘因「便宜」在2000年以來逐漸消失,物價、股價、房價都不再如以往便宜,只能用一個「作夢」的方式來一段末升段,或用起伏的方式,創造出區間機會,要在一路向上的可能真的少了。
ú 台股很像是一堆未燃盡的野草,很多有心人還在點火,連融資也創下了波段的高點,可能會是「資先價行」嗎? 又或者另一個8千攻擊突破,但還是未能有效站上? 近期除宏達電少數有數字的強者恆強外,很多投機股真是亂強一把的。短期我只會小幅度的增減,如今天小幅增了一些,只是買了手中弱勢的標的,都是不追下的被動行為,主動需要勇敢,我暫時還不具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