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是聯想力十足的動物,昨天才在想日圓,就看到很多日圓的升值預測,最扯的應該是「受惠概念股」,日本早已將多數電子製造移外,一直再想新的委外訂單,真的很無聊。

 

另外,就是「複製成功經驗」的聯想,明明就是複製炒作經驗,看到一些通路股明明獲利沒上來卻漲了數倍,甚至10倍,然後就對那些還在虧錢的通路寄予厚望,期待明後年賺錢這種鬼話也掰的出來。反正股價多數都是炒作出來的,不是莊家的人除了期待能在別人不要時多買一點,另外都是在等待是否有人要順便炒一下那些別人不看好的標的(自己擁有的),然後別人抬拉時再分批出清。自己操作很大的部分都是在做這兩種而已。

 

連兩天都多少買一點,幅度不小,只不過持股還是很低,這很像原本有100塊的股票,賣了剩約20塊,現在即便回補到3040塊,還是一個低的水位。我並不是轉樂觀才開始回補,而是我看空的太快,讓自己錯過了很多輪動機會,心癢癢的進場。反正極短期都是採用一種低持股的來回,沒打算大賺,能夠多少貼補工錢就好。

 

有一個警訊是,雖指數看似很穩定,但個股起伏已經加劇了,這多少都是個不安定的訊號,還有近期被吸引至傳產的人越來越多了,就自己的傳產操作經驗,除了那些指標性股票,多數傳產在抬拉與棄守並不會比較溫和,而且往往更甚於電子族群的兇狠(股本幾億的小電子股除外),我看到抬拉的同時,都不自覺的想到風險,說到這裡,真覺得自己心態老了。

 

這兩天自己表現並不好,昨天還小跌,今天又是百位數起伏,覺得自己操作很像小學生,竟然都是幾個便當錢上下,很諷刺吧。而且個人以持股金額而言,扣除賺利息錢的CB不計(這部分是虛胖),最大的金額竟然是出現在2007年,當時整體資產比現在少,卻可以買得很滿,現在即便比較有錢,卻怕死而不敢大幅重壓,這完全是信念造成的。我在2009年時就認為這波只是反彈,使我一直在等待較大幅度的回落,也因此1年多來都是偏低持股在應對,這看起來是錯了,讓我錯過了自己腦袋開通後(我從2005年開始腦袋才有些開通,第一次機會是2006-2007)的第二次機會。另一個保守的原因,我不認為自己的運氣很好,2008年踩到台灣這幾年最大的企業倒閉案地雷,雖虧得不多卻也是一種莫名的壓抑,畢竟明明很多企業可能會倒,但是真正過不去只會有幾家,只是不知是誰而已,很多「恰巧」就是這樣,爛草莓就是會落在自己手中,除了笑笑,還能怎樣,這意外已在2009年上半年弭平了。傷害早已過去,但對於信念的影響,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中國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必然的現象,我想只有中國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時,才值得大書特書吧,人口、土地比別人多,過去生產力卻遠遠不如,這還是身為中國人應該要汗顏的。日本崛起之路,因為並非一個有強大內需市場的國家,故可以持續的創造附加價值,也不會對於其他國家太有壓力(不會過度的消耗資源)。但是中國的崛起並不一樣,代表真正的消耗力會出現,已經在2003-2008年帶動了一波原物料大漲,未來再創造出另一波資源危機是指日可待的,這讓地球加速暖化(= 加速毀滅),想到這裡,對於中國的崛起在同為中國人與有榮焉的同時,這帶有毀滅特質的繁榮,不會令人太愉快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