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京極夏彥之「姑獲鳥之夏」、「巷說百家語」後,這是第三本作品,這個作者以善寫妖怪著稱,其實本妖怪之名,闡述人類心中一些黑暗面,及作者想要探討的人的心理面。我必須說,故事的格局不小(上下冊兩本份量也驚人),也很容易讓人眼花撩亂,我並不在意誰是蜘蛛,而是真的可以這樣的善用心理來牽動人的行為。文中又夾雜了許多心理分析、女權伸張論述等會讓人帶些頭疼的內容,故不是易讀的書,卻是有意思的書。

 

幾個人物在姑獲鳥之夏都出現了,我覺得若撇開殺人故事,我喜歡一些人物的性格與衍生出的情節。如木場刑警的個性與困惑蠻值得思考的,許多人都是這樣單純的活著,會在現入困境時去喝悶酒,與酒吧老闆娘對話的那一段很棒,如果能夠單純的依循的某個方向進行(譬如法律),很多困擾都會不見,這看似容易,卻不易施行,畢竟什麼才是自己最值得去遵循的方向呢。

 

陰陽師京極堂也是個有趣的角色,依循自己認為的道理行事,雖判斷多數正確,仍會有小失敗,即便失敗也會以冥冥中的注定來自我安慰。作者並沒有想用世俗的善惡標準來作為故事的判斷依歸,所以陰陽師在故事一開頭與結尾與蜘蛛的對話(用了倒敘手法),可以看出來其並沒有因發現了蜘蛛身份而想去揭露,畢竟整個故事已有過多的人被殺了(15個),陰陽師的處世目的只在於設法解脫人心中的枷鎖,我想這應該是秉持在好壞天注定的論調下,盡人事去化解一些結(怨恨、執著等)。

 

故事還有一個隱藏性的討論就是,我們能否停手? 書中有言:我們不知道我們所發動的計劃,到底是依循什麼樣的原理而動。所以,我們無法停手。而回頭看故事一開頭的倒序,蜘蛛最後也想停手,只是這是一個沒有終結的故事,故是否真的能夠停手並不可得知。我想依循著自我個性處事的人們,能不能停手都在於是否可放下「我執」,放不下時是不可能停手的,回想自己一些處事也都是這樣。

 

有時候我們可能自以為像故事中的偵探木更津、陰陽家京極堂可以看出事物的本質或真實面,但或許我們都只看到8090%的部分,像似常態分配的結果,對於極端或意外是沒法避免的,也因此我也慢慢的從「頗為自信」轉為「相信命運」的心態,如同書中的一個思維,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的,只是自己沒法看透罷了。

 

我想京極夏彥的書都要多看幾次,或至少要思緒清晰時,才能夠看出一些對話與思維的精彩處,否則會被那種繁重的內容所影響。即便初次看完一此,我還是不懂「絡新婦之理」。我想應該是人的一種心理,排除了不好、厭惡的之後,也無法真的理清楚,解開了一個謎,又有層層謎在未來等著,這很像洋蔥那首歌,一層層撥開後,真的能夠明白人們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