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在誠品,看了這本書半個多小時,當時第一個直覺,這是探討債務問題的一本入門書,以新聞從業人員觀點去探討債務風暴,尤其針對2008的次貸風暴問題。

 

趁回家之際,大致上的重看了一遍,覺得這本書比第一次簡單翻閱時更具可看性,不受制金融從業或學術背景的僵化束縛,才容易看到事實的真正面貌,旁觀者清嘛。

 

自然,這本無法為大家解答,怎樣才是結束當前債務風暴的治標之道,沒放棄自利為主要激勵動機的資本主義,是無法突破當前假民主、真自肥的本質,少數的清醒,難以喚醒被催眠的多數。

 

我認為可以從這本書可以得到以下知識:

    第一章:那天,我的國家破產了

ü    從冰島的問題,點出金融機構高度槓桿化的問題,作者用資產負債表說明銀行問題,是一種清楚的表達方式。

    第二章:這樣搞金融,太神了

ü    先從學術上的金融創新談起,說到了原來金融發展不是在於需求,而是貪婪本質。作者點出了金融風暴的一個致命錯誤,把不太可能當作絕不可能。而風險與不確定的差異,引用凱因斯的說明,風險是機率的數學計算,而不確定所涉及的,卻是生命與歷史上更深奧的不可知,很棒!

    第三章:你說,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ü    把常用於股市的「比傻理論」,用於房市也是無比正確。

    第四章:忍者也能借錢

ü    說明了房貸惡化的原因是,原來「無資產、無工作及無所得」的忍者也能借款,難怪形成泡沫。

    第五章:真的沒風險,快來借錢吧!

ü    摘錄了以財務行為學獲得諾貝爾獎之卡尼曼的三個故事,清楚的說明了「認知錯覺」這件事,也是這個因素,搞得多數人不是貪婪的用比傻理論看金融市場,就是被天性的認知錯覺愚弄,前者是騙子,後者是真傻子。因了用塔雷伯批評 VAR的話,從事風險管理者,都該好好思考這段話。葛林斯潘的話也是值得一看,點出風險是真正的問題,唯無膽坦承自己是造成後來金融混亂的重要成因之一。

    第六章:政府呢? 休眠中

ü    政府被金融業侵入了,除了幫其開後門外,完全失靈中。更甚者,為了獲得暫時的平靜,陷入了「大到不能倒」的困境|,這個休眠持續中。

    第七章:夠了,我們不買單!

ü    作者想建議一個類似斷路器的「生前遺囑」來解決當前的債務困境,因此書在2009-2010之間完成,其也不免被當時的復甦假象所誤導(什麼大債時代?好日子又回來了),自己也是錯判這個短期復甦。想不買單,早已不可能,民主主義結合資本主義,成了一條到死方休的不歸路。

 

總之,這本書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能夠引用前人的智慧,唯有先瞭解過去,才能夠知道當前的問題所在。雖知道了很無奈,也增添人生的灰色,但我還是想要至少做到後知後覺,以符合了自我的性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