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同業有揭露之財報,排除那些股東權益為負數的公司,這些沒有參考價值,然後發現這產業果然是「金融產業」,主要的發現如下:

 

1.     去年虧百億的公司大有人在,不過那個本土一哥幹了不老實的財報窗飾手法,明明3Q財報還虧400億,4Q財報竟然損失縮小到10多億。我十分好奇如何能夠1Q獲利3百多億,拿難道是「梭哈」,結果不是,原來這公司第四季把約5,000億的債券重分類,轉為可以市價評估之備供出售,硬擠出約350億的評價利益,哇!這樣搞玩太大了吧,把未來的收益拿來實現,未來利差缺口擴大,這樣不保守的作法,我對這公司印象轉差,不能因為老闆股票都去質押了,就胡搞瞎搞。

2.     8家公司內有兩家還能夠獲利(富X、全X),可惜沒辦法真正獲得其投資與成本的內部資訊,不然是需要瞭解一下,為什麼明明全球股市去年表現不佳,投資表現還能夠cover 成本。

3.     如果觀察的8公司財報,共虧了近400億元(約整體年初淨值的7),如果把偷機的那家350億還回來,共虧了700多億(約整體年初淨值的13.4),如果單看股東權益報酬率,我想多數的股東都開偷偷哭泣。

 

 

每每看到上面觀察的一些公司或金控,都在媒體上顯示其去年是賺錢,可是實質上虧的不少,就是這種不肯面對現實的心態,當然企業經營就不容易成功。我一直認為失敗或錯誤都是一種自然的警訊,可是那些虧損公司的經營者,你們有真正去聽聽這警訊發出的求救聲嗎?  我想沒有,從其財報中高階主管的$$都不差來看,即便不算大肥貓,至少中肥貓、小肥貓在這些公司應到處都看的到。

 

因此這產業絕對是拒絕往來戶,僅剩下那些做產物的公司,還可一看,如果報章媒體有良心的話,早就該揭露這資訊,讓人知道「危險勿入」,可是台灣哪裡看的到有良心的媒體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