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外出開會,或在公司參與之多數會議,對自己而言都是考驗耐性的課程。忍得過就一言不發,忍不過就會開砲幾句,慢慢的,我越來越沈默寡言。

以前,理想化的想追求效率及有用性,因此聽到自認為不合理或不正確之事、發言,常忍不住插嘴或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漸漸的確認自己絕對是孤獨的思維後,既無可能的認同,也不想加入自以為無聊、幼稚的言談,算是一種收了錢,觀賞一部很難看的無聊言談劇。

譬如,公司前固收主管(簡稱小s)到其他公司做與自己相似的工作,最近外出開會都看的到其發言,還是一樣的討厭,滿口方法論、合理性、模型等學究口吻,可過往只看到其言誇誇,執行力低,這類的發言都設法當成髒空氣,不吸收會更好。另外,現在很多工作內容都是主管機關要求,並非從合理性思考,自然難從中得到什麼有價值的參考資訊,卻還是要一直做下去。既然如此,配合演出即可,何必無意義的發表些內容不合理的牢騷,很像小牌演員拿了劇本還想要更動內容,想太多了。譬如,對於政治絕望,最好的方式是去尋找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整日隨著政論節目、新聞起舞,搞得自己慢慢的成活殭屍(受別人的擺佈)。

只要問自己一句,如果真的是有意義的事,而且高層也能夠接受,那無須主管機關要求也必須去做,否則就是失職,只是被動的去做,還要扯一些合理性與否,是否能對於管理有幫助,不是很好笑嗎? 我都想起了最近作家侯文詠新書名稱:「我就是忍不住笑了」。

呆坐了兩個小時出頭,結束了終於在心中吐一口氣,今天忍耐課程有通過喔,還能夠忍住不發,這種鍛鍊方式,真是獨具特色。

現在想擺脫無謂計算之人,少得可憐,找不到對象可以討論,如何做些真正有意義的事,譬如我認為資產面的風險管理,重點就是如何研判市場,之前才會希望年輕同仁能夠從所謂的基本面(經濟等)入手,可是多數人都沒能感受出這點很重要,還是被建構模型、機率統計等一大堆計算所說服,因此,我才會在多數認為沒意義的事,應付而已。

我可沒有放下自己心中的重點,一直在做與天為敵之事,只有親身參與,藉由思考來想可能路徑,並設法在事情發生後,快速的反省並調整因應策略。「應變」是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事前準備有必要,但遠不如事情發生後如何善後重要,因在市場面前犯錯乃家常便飯,沒打算花無謂的力氣的預測上,猜猜即可。

會逐漸轉變成消極的被動,接受了所謂的現實,看清楚自己的能耐,這轉變算是一種鴕鳥式的常態,沒辦法說服自己,明知超過99%以上機率硬碰硬會滿身傷,還能夠無怨無悔往前衝。

好聽是成熟、有耐性,真實的說法就是,逃避心態作祟而不想在與現實共識對抗,走入一種偏安路線,此無勇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