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侯文詠的「沒有神的所在」後,對其長篇小說起了興趣,之前看過都是其短篇,如親愛的老婆、淘氣故事集等,是作者還沒有棄醫從文前的作品。作者在1997年決定棄醫後,長篇故事開始出現,短篇重勢,長篇重氣,長篇故事比較能夠看出作者的功力,這本是兼具氣勢的寫實故事。

 

很難不與山崎豐子的同名小說做了聯想,雖故事的並不相同,但醫師間的對立情節還是很難完全擺脫之前的印象,尤其是一始透過X光片看到了誤判的劇情,這是山崎豐子那本的一個重頭情節,這本書也有一小段相似的部分。我想作家多數有著重度閱讀的習慣,腦海中多少都有著那成千上萬本書殘留的絲絲記憶。

 

用善惡交錯的方式來敘事,這是貼切的,人多數都是兼具善惡性格,很難完全的清清白白,所以小說中算是主要男女主角的蘇怡華、關欣都不是完美的人。蘇怡華原想要不染,但最後還是與別人無異,又成為位置下的一個玩偶,所以最後作者這樣寫到,「當初那些全心全意、興致勃勃算計著的人,全都悄悄地退出了,只剩下他還別無選擇地站在舞台上,費勁地演著這場權力與榮耀的人生大戲」。關欣算是一個忠於原則的人,卻還是擺脫不了講求原則的宿命,多數須犧牲前途、放棄名利,結果可能是孤獨、漂流的。這樣看來鑽營可能會不快樂,不鑽營也不見得快樂,人還真是難以取悅的動物,除非自身個性能夠樂觀,否則多數人生選擇都是困擾的起源。

 

探討朋友之別的情節蠻有意思的,先藉由探討非洲孩子哭的理由,「他莫名其妙地掉到別人的戰爭裡去了」,點出了戰爭的天注定、無可避免。然後舉了三國時代的龐德故事,來說明「在戰亂時,兄弟、舊識、甚至朋友關係都是薄弱的。沒有任何關係比得上政治上的結合更為迫切。只有政治利害值得真正依賴…..。」 然後點出了朋友與政治盟友差別在於,政治盟友不會在共同利益上放水,但朋友則是可能,與「蘋果橘子經濟學」強調的誘因是相似的。蠻多人的處事方式是,往往越熟悉,越容易成為犧牲的對象,台語有言,要賺賺熟識。

 

另一點是把主角性格平民化,這點我很認同。原先就功利的邱慶成當然是財色兼具,但蘇怡華也差不了太多,接受了請託的性招待,遇到了事都只是被動的乖乖接受,或到行天宮去祈福罷了,沒有想過去捍衛自己原先的想法與價值觀。

 

小說中引用了佛的觀念,對於生命短暫的解釋是,「用自己的苦痛向有緣眾生示現生命的無常相」,我也很認同這樣的思維,我相信人生無常與宿命論。

 

把政治攬進了故事中,是真實性的敘述,試問那些大官兒每每生病,多數都能獲得最好的醫療照顧,但是平民百姓卻都只能碰碰運氣(是否能遇到好醫師),社會的不公從未消失。

 

這些現實面的描述很貼切:

o   「個人只好拼命地往上爬,不管踩著的是別人的頭還是什麼。只有爬到最頂點的人,才有資格要求別人配合妳,不要影響妳。」 但是人生有至高點嗎? 任何位置上,上面都還是有人,即便沒有,也還有上天呀。

o   「真正的原因就是這個醫院有太多像你這樣明明知道事情不對,卻仍然願意容忍、姑息,充滿了無力感,卻什麼都不願意做的人。」 我想社會到處都充斥的這樣的情景,連自己都可能厭倦了對抗,落入了這種消極。先是無奈,最後自己不知不覺也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我能夠不要陷入這種情境嗎?

 

所以我前一篇「多少才夠」,主要是看看自己是否能以理性作為行事的準則,也掂一掂自己工作價值有多少,即要買我全套服務要多少才夠。如果不夠,我會要求自己至少維持一定的付出,但也必須尋找其他機會。人唯有不要陷入怨懟,才不會有那種「別人都這樣,為什麼我不可以」的同流合污心態。人的獨立自主需要自己去維持,不能怪環境或自認被環境所迫就合理化不對的行為,我想這本白色巨塔也有這樣的意思,不要常常以為沒得選擇,其實都是自己作了選擇,但不願意承擔的藉口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