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修自傳提及,關於靜心與愛看法挺好的。

 

不以人廢言,是自己當下信服的念想之一,奧修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接受奢華生活模式頗為可議,可奧修對許多事物看法都很能抓住我的心。

奧修認為靜心與愛是兩極,靜心是單獨的藝術,愛是與人相處的藝術,完整的人事懂得這兩件事的人。這看法很好,卻十分難為,我做不到。

為因應獨處,學習靜心,為了靜心想率性而活,選擇以直報怨,是自己缺乏愛群體念想,做不到以德報怨,看到多數人的自私行徑,不會開心,當下還會有些小氣憤,人類為什麼要把社會搞得烏煙瘴氣的,無奈又無可奈何,怎樣去愛? 只能逃避的去眼不見為淨,想以此走入靜心,仍不可得。

明知最好的方式,用愛去走入靜心,愛是包容、寬恕與接納,卻做不到這些。

只能說,隨年歲增長,當下情緒無法遏止,至少事後多數已能淡然。由此,不夠認知我的人,很容易以為我是那種忿忿不平、憤世忌俗的人,並不是,絕大多數人事物事後都挺無感的,自己只想平靜生活,請記起,會叫的狗不一定會咬人。

我不是完整的人,沒想貪心,只想先取靜心,再來談愛,這與後來我主張,人先要讓自己好過,才能讓別人好過,自己不好,永遠走不到平靜。

終不可得也無所謂,嘗試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設法讓一切不順遂隨時間而淡化,我不相信時間能解決事情,畢竟記憶只會淡化不會消失,除非得到失智症,如果能夠,真不想失智,當下如果可選,設法自我掛點都比失智好。

我並非具備真正智慧,僅僅因為不笨,加上看了數千本書,知識或資訊量夠多,從文字上看到了人事物、歷史、各種情境太多太多,變得見多識廣而已。不過,活到現在還沒真正遇過具備真正智慧的非凡人物,檯面上那些功成名就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缺乏正直誠信、喜好賣弄小聰明人,這類人我反而厭惡,避之惟恐不及。

或許僅是酸葡萄心態,然不成為那些自己厭惡面貌,是當下自己信念之一,榮華富貴可捨棄,成為自己心中爛人,萬萬不可,做不到博愛世人,只想帶點私心、學習靜心的活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