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言,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上述白話,找不到中庸之道的人往來,就只能走向狂狷,狂指積極進取的人,狷指潔身自好有所不為的人。

與人交往如此,為人亦如此,做不到中庸之道,走向狂狷十分可能,自己有這傾向。

若能穩在中行,就能不搖擺,可內觀自心,離穩定很遠,或者會朝狂狷搖擺不停。

有個不同處,當下的狂與積極進取不同,而是傾向期望人類社會能積極改革,讓和平歲月延長些,可這種想法從歷史回顧,朝向好的機率,微乎其微。因此,這部分多數流於嘴砲,發發牢騷、提出一些看似駭俗的想法。

近幾次返家,偶而提及許多聽似駭俗的狂語,家人聽之或許心裡覺得我瘋了,呵呵,事後想想,自己可能說多了,該止歇了,回歸沉默。

言多必失,自己想做的主動充分揭露,傳統觀念原不該去做,可傳統多數對我而言不具束縛力,該做就做,做後無效、無影響就該作罷,該停止的時間到了。

為什麼走向與群眾不同路線,總會感到孤獨,不是聽不懂、或被視為瘋子,令人啼笑皆非。

至少我還願意去嘗試,人生或投機都是,不是僅僅留在原地,或往回走。

想做個隱士,先要做到中庸,否則心不穩,狂狷將偶而浮現,狂狷後又自覺多此一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