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困惑,不分貧賤,束縛著多數的人。

有生活壓力者,憂慮多數來至沒錢,貧窮者的困頓,即便在相對富裕的台灣,看看不少見的遊民、年紀一大把還在拾荒者,應可體悟。

無生活壓力者,多數是庸人自擾之,又無解憂雜貨店這類抒發管道,親友也常因價值觀不同,往往不是合適的傾倒者,如何去釋放這無形壓力?

假日,想到自己投機,自評是個中庸結果,把還能在市場賺到錢的人分為三種,高手、普通、略有收穫,歸屬普通之掛。如果說不滿足,除了貪婪還能說什麼,可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困擾,部分追求完美的性格,這時不會輕易放過自己,是否能夠做得更好?

如武俠小說,學到了一些還實用、具備殺傷力的功夫,在江湖走跳還ok,可離真正的武林高手、具備絕世武功還差得遠。非屬天才型自創武功,只能從前人、現世高手取經,可這種追逐是無窮無盡的,誰能知道,即便比現在更上一成樓,功力強上一倍,就能滿足?

走在一個抉擇的岔路口,這時想到之前工作上已讓保守性格做了主,短期沒想在混吃等死的工作上改變,也不再期待能夠遇到伯樂,對自己的最低要求是,能否一直具備一定戰鬥力,多數時候潛伏著,隨時可奮起。至今除了語言能力、不重交際這兩點還是缺乏戰鬥力,其他自評尚無大幅衰退的徵兆。

如果想在投機上有所突破,捨棄既有模式是一個必要條件,雖不致如葵花寶典那樣,要練神功需揮刀自宮,可要將現有功力大部分散去,這種挑戰真是很大的抉擇。自在不算個肉腳,可如果轉換不順,走火入魔風險依舊存在,或許會連現在能力都散去,這是想太過、過度憂慮了嗎?

如果在工作上妥協現實,又在投機上重蹈覆轍,會不會更看不起自己,更缺乏自信心,這是近兩天心裡的糾結。下午在看「解憂雜貨店」一書,看到了這段話,「我諮商多年,終於瞭解到一件事。通常諮商者心裡已經有了答案,找人諮商的目的,只是為了確認這個答案是正確的。」自己是否早已在心裡確認了改變的必要,傾向了那邊,所以想改變在近一兩年更頻繁的在心中浮現。

再引用上述書的一段話,「我的答覆之所以能夠對他們有幫助,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擁有正確的心態。如果他們沒有想要認真生活、努力生活的態度,無論別人回答什麼,恐怕都幫不了他們。自己的態度仍積極,尚無鬆懈打算,或許還有救?

八月起,會趁半年報公佈前後,再度嘗試把主要持股集中化,學習價值投資的核心投資,選1-3檔標的,趁這次回檔機會來佈局。即便之前傷害尚未從心裡消失,總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比較穩健、適性的改變是漸進式,先90/2080/2070/30等比率的逐步調整(舊/新比率),雖這方式坦白說就是怕死,可理性的我,為何自認不適合創業,就是缺乏賭一把的勇氣、處事仍有猶豫,不能採用一種激進的方式,逼得太急、太緊,一旦性格出現排他性,走火入魔並非不可能。

人無法捨棄過程,如同無法拋棄性格、習慣的束縛,這些年來的保守已滲入骨子裡,才會多數時候投機都持股不到五成。這次嘗試,若看好有反彈或回升時,把設定持股率拉升至70-80%當成一個漸進改變的目標,畢竟若從事價值投資,除非長期的空頭,否則並無需大幅度減持,低持股不過是內心怯弱的一種呈現,這點自己很清楚。

我就是這樣不安於室,如果不能有些挑戰,生活總是少了些興味,亦是自己一直與「出世」無緣,覺得無是人生終點,可總放不下、心安定不了。佛說頓悟,我後來認為多數不是頓悟的問題,而是人性的基本阻力,知易行難是常態。

我懂得,可往往不能依懂得去行事,內心就是有困惑、有憂慮,自己就是這樣的凡夫俗子。

凡夫俗子就要對自己好一點,隨時隨地都要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困得太緊,只要是錢能夠解決的都是不問題,就讓錢慢慢把生活轉變得輕鬆一點,畢竟這時候,自己認為節流已不是那麼重要,欠缺的只是習慣還沒跟上。

放開自己,就是對周遭的人放開,緩慢的改變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