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是我心中認為的爛人,我的相處態度就是真誠以對、充分揭露。

 

會欣賞Ray Dalio的原則一書,主要是內容提及該公司同事間可直言不諱的特性,不過後來陸續看其它書,也曾看到幾次批評橋O公司管理上諸多問題,主要Ray是嚴苛的人,果然,絕大多數的人很難表裡如一的好,人人有本難唸的經。

過往有工作時,至少做七八成的自己,無工作後更是至少九成幾的本我風格,我想要的人與人相處之道,就是真誠、坦率,論語建議的益友之道,友直擺在第一位。

過往欠缺的,是一些想說的話沒說出口,沒工作後逐漸無此顧忌,因此,今年把一些過去沒說的話跟家人說,還被說我是不是瘋了,沒關係,我只想做到充分揭露個人思維,提供一個彼此了解的管道。

年輕時,自己頗嚴苛,很多事情不想解釋、懶得說明。隨年紀增長、看過的人事物增多,慢慢改變,對那些自己認為還OK的人(不算爛人),會願意去說明、解釋一些事情,畢竟人與人之間思維差異過大,很多事情不說出來,容易陷入胡亂猜想、臆測。

很多衝突或彼此不悅,往往來至溝通不良,當下氣憤難免。只要不是爛人,當下的我,常事後反省,願意多花點氣力與之說明、再溝通,這無關誰對誰錯、是非好壞,單純的只是想要讓對方知道自己在想啥,不理解、不接納也無所謂,試想,只要能多遇到一個也好,哪種事後溝通、說明發揮效果,把一切不必要的誤解或不悅解開,肯定是一得,人生輕鬆點更好。

千萬別認為不是爛人很多,老實說,不是爛人或許已彌足珍貴,以前前公司總部兩三百號人為例,有接觸或認識的近百人內,自己認為不是爛人的屈指可數,絕對是少數。

譬如我還有在往來的前前公司三位同事,她們也常不理解、常一開始誤解我的話,但我還是願意多說點,主要真的認為她們不是爛人。其中一位曾是我的下屬,也曾誤解我多次,還亂責怪我多次,若我年輕時,絕對懶得再理她,可當下的我已沒有這種想法,只覺得她曾在工作上助我,又不是個爛人,況且事後想想那些誤解或看似傷害的事,很多都來至不理性的情緒反應,非對方真正想法(主觀認為她單純沒啥小心機),試問,只要是情緒大於理性的人,情緒上來不經大腦亂言剛好而已,自己也偶而會這樣,因此,不用為這種短期情緒話語採取過激手段。如果事後平靜下、偏理性說明後還是一昧情緒反應,那就算了,沒法跟番人多扯皮,若事後說明有助益,代表對方之前多屬非理性的情緒結果,也非其真心實意,這種不悅事過境遷最好。

我先充分揭露,或事後去針對一些自己不認同處說明,也是一種認清對方的好方式,對方若是可交之人,慢慢就會對自己的話聽進去一些,或至少不會堅持一開始那些情緒性思維,這類溝通有助於人思維成長,從事後確認來驗證事前猜想或感覺是否正確,達到經驗累積的效果。

我先透明化,看看對方反應,若其也逐漸透明化,那彼此雙方的距離就會減少。

屏除那些爛人自私自利不談,即便與不算爛人之間相處,也常會有諸多爭端,若能真誠、透明以對,若是還值得認識的人,一定會感受到這種溝通方式能減少爭端、免除誤解,若彼此能更認知對方,未來的問題應會大大減少。

可惜,我認知的世界,多數是爛人不說,少數非爛人也還無法做到這般坦然、直率。

比較好的方式是別被當下情緒所羈絆,事後多些反省、思量,會減少很多誤判或不必要的困擾。

有一點絕對要自我提醒,先揭露或展現自我想法,絕對不能當成那種【我已說過你沒聽進去是你的問題】之用,做任何事,不要被其束縛才行,陷入那種先宣告所以我沒錯的無謂思維,只會把自己逼入一個情緒化的死角,難以翻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