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韓劇以來,對於歷史背景的故事情有獨鐘,許多認為比較好看的多數是歷史劇,如仁顯皇后的男人、樹大根身、推奴等,與這月剛看完的擁抱太陽的月亮,及快要看完的公主的男人。

想想,自己會偏好歷史劇,即便多數故事都非正統史實,應是這類故事背景有個先天上的優勢,就是我不太熟悉韓國的發展歷史,對於歷代人物頗為陌生,這部份增添了些許神秘感。另,歷史背景的故事,少了現代生活的一些刻板印象,對於誇張、不合理的容忍度明顯放大。而對於朝鮮王朝中,多次血親的王族叛變,或階級制度的不合理,亦是故事的張力之處。

正收視的「公主的男人」,以血腥手段迫使姪兒禪位的朝鮮世祖(原首 陽大 君),在剛登上王位時,在與功臣的宴會上,有感而發的說了這話,千百次問自己為什麼要爭奪王位,至今卻仍無答案。謀士韓明璯說了既然沒有答案,又何必去想,把無言之局拉了回來。提到這點,只是想要說,人性的矛盾隨處可見,沒得到前朝思暮想,得到後反而有些悵然,在意的還是那曾經擁有啊!

為了避免宗親的叛亂,「擁抱太陽的月亮」中的太妃把王上的兄弟殺了,杜絕後患,可「公主的男人」中,文宗明明知道弟弟首 陽大 君居心叵測,可是沒能痛下殺手,反而讓兒子瑞宗最後還是被賜死,而幾個兄弟也被殺,這是想要告訴我們,同三國曹瞞的寧願錯殺一百,或許在獨裁政治的世界裡,仁慈往往是最後的致命傷。所幸民主社會裡,政治雖依舊黑暗,但至少不再血腥。

看歷史背景的故事,很難不被許多看似不合理,卻普遍存在過去的階級制度,產生一些想法。只是,看起來韓國的階級制度比較成功,如同印度種性制度一樣,使得即便王朝爭奪不斷,卻鮮少是從下階層發起,不像中國許多王朝的建立或顛覆者,都是中下階層出身,這是韓國人的一個歷史特質嗎?

這兩劇都是愛情至上,「擁抱太陽的月亮」是從年少的緣分,延續到成年。而「公主的男人」如劇情介紹,有著「羅蜜歐與茱莉葉」故事的影子,把死對頭的兩個家庭,拉出了一段成員男女的愛情,不被認同、諸多阻礙,卻時時牽引著。雖愛情經驗淡薄的我,卻也無法擺脫這人類的重要精神食糧,可以不吃、少吃,卻不能沒有。

情感轉移或許是自己的一種生活態度,與多數人思維差異,或遇不上紅粉知己的無緣,多少能夠藉由虛假的戲劇,或亦真亦假的書籍中,尋求一些慰藉。沒能夠做到六根清淨,所以還身處紅塵中,無遁入空門。

歷史背景,往往產生環境改變的錯覺,更容易置身事外,這是精神解放的一種好方式。無即是有,有即是無,看戲亦非戲,愛或不愛,只因當時心境。

故事種因如此,不斷的看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