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總裁發表了一封對於匯率走勢說明的公開信,選在這個時間點,主要是最近除了QE縮減外,一個重要的金融議題之一,是亞洲國家會不會出現第二波貨幣競貶(上次發生在8月)。

這公開信內容沒什麼重點,倒是提到了總裁在立院報告有關匯率的一些看法(11/20),可在央行網站下載。

我看過後的想法是,彭總裁說匯率升貶都有其好壞,這點是很正確的,可是報告內容還是一直犯了金融界常犯了誤謬,選擇自己有利的資料結點。

從今年、2010年以來觀察,或許台幣並沒有比韓圜強勢,可是其報告第14頁把時間拉長自2005,韓圜就明顯走一個貶值路線,因此相對比較,起始點不同下,往往會有各說各話的問題。

另外,報告中,央行似乎過度追求貨幣的波動度比較低這件事,這可能僅是其管理浮動做的比較徹底(白話就是干預的比較多,台幣經常都在尾盤作價),如果比上固定匯率的貨幣,那台幣一定會是波動度最高的,這樣的比較也沒有意義。

如果能夠走創新路線,那台幣當然無須與韓圜、日圓、東南亞貨幣等走競貶路線,可惜台灣這些年的創新看起來是不如南韓,高端產品的競爭力不如日本,勞動力成本不如東南亞,所以每每韓圜、日圓、東南亞貨幣出現貶值時,台幣若不跟著貶值,多數缺乏競爭力的出口廠商,就會遇到更多生存壓力,這也是短期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總覺得看完這個報告,還是無法解除外界對於央行匯率干預的疑慮,是否真的如某些人的思量,總裁太過在意幾個A的評價,這可能對於原先疲弱的經濟,不是一個好事,畢竟趨勢經常在改變,想要用一套路數走遍天下,可能太過小看經濟發展的複雜性了。

無法抹滅穩定匯率的好處,卻也擺脫不了干預匯率,短期造成的經濟壓力,孰是孰非,很難在有定論。一個具雙面刃的刀,或許不用太過去解釋why? 這議題本來就可以各說各話,重點是如果我們政府本來就沒有一個完整的經濟規劃思量,光依靠匯率政策也扭轉不了當前的產業發展劣勢,因此彭總裁不必過於在意外界的評價,幾個A在後來也很容易變成D (可對照葛林斯番前後的評價之變化),如果沒有改革的決心,那不妨少些對話發言,說些不痛不癢的話,沒有多大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