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部美幸的時代小說不少,這共上下兩集的「孤宿之人」,是看過其時代小說中,至今最好。

上冊偏向鋪成,有些小沈悶,可逐漸在真相大白後,可以看出一些事情背後的原因,就會感悟到,很多看似被怪罪、被責難的孤宿之人,不過是時代或社會亂象造成的可憐之人。

這小說貼近於現實,一小撮好人,一中撮壞人,及一大撮隨風搖擺的平凡人。故事中好人藉由一些平凡人的犧牲,克服了壞人想作惡之危機,可這種不公平,不僅僅存在日本的江戶時代,現在還是一樣,世道往往走向一種正不勝邪,善不抵惡的路徑。

如同故事裡說的,「..人絕對不可能變成惡鬼協靈,如果真的變成鬼,或許反而更輕鬆、更安穩。多數的惡,往往都是50%、70%含量,非百分百純正,只是作惡的當下,或許一下子把純度提升到95-99%而已。

那一天,自己能有故事裡和尚的體悟,「我對管理這個世界的規則感到憤怒,意氣風發地決心與不合理的事宣戰到底,試圖矯正一切錯誤,那時的我,還只是個孩子。相信自己也可大聲說,終於成熟了。

我常自我反省的地方,如書中的一段話,「虛浮的知性言詞,遲早會向你反撲。如果受傷的是你自己,或許還能當作教訓,但千萬不可連累他人。因為還看不透,充斥我執,所以自己活得亦似孤宿之人,沒有想連累人的打算。

現在常告訴自己,凡事不要只看表面,要儘量壓抑情緒的衝動,畢竟這社會是惡心多於善意,多數人無法真正的為人著想,亦缺乏認知人倫道理的能力,單純只是讓心在蠢動而已,如同故事裡某個小籓裡的多數人。

如何能夠不生氣,這種修為很困難,但至少學會減少,或快速的回復平靜。具有善心並通曉事理往往是痛苦的,往往還不如故事裡的阿呆,一個智能不足、身世可憐的小女孩。作者為了讓故事有向善的力量,還是偏向不合理的讓阿呆與到很多善心的人,最後從阿呆變成了阿寶(書中解釋是日文讀音相同),稍稍了撫慰了一下,故事裡許多善心人還是遭到不幸的無奈,淡化了政治野心、人性邪惡的那些壞念頭,只是,

如果不呆,如何能夠輕易放下?放不下只好儘量潛居在邊隅,減少社會的負面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