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開始接觸日本推理、犯罪作品,還未看完的「嫌疑犯X的現身」是第一部,借來的「池袋西口公園」卻是先看完的第一部,蠻有意思的作品。


在我眼中,這小說的推理成分並不多,或我的關注不在那些犯罪行為上,我只想從作者筆中的少年,去看當代日本年輕人活在怎樣的真實世界。一如作者石田依良所言:「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真島誠就是我」。


如果我們從小是別人眼中的乖小孩、好學生,這些在池袋西口公園周遭發生的短篇故事就離我們很遠,或無法想像的情景。為什麼會有如此這些看似離經叛道、不合理,卻真實的存在現代社會的問題,是社會沒法割捨的毒瘤。


我沒有想從道德面上去評論,這種對錯只不過是人的一種原有的差異,一種從出生、環境與思考上的差異。我們頂多對那些傷害別人的人,有些不由自主的厭惡感而已,又能改變什麼?


我認為看小說不一定要興起「社會改革」類的雄心壯志,只是在心中把可能問題先有個底。遇到了才能用多面思考去應付,不是一昧的責怪別人。說真的,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正確無誤的去評斷是非呢?


小說主角真島誠是一個值得效法的人物型態,不用單純道德、是非來判斷事情,如果只是一個小人物,何必試圖去扭轉那無解的時代產物,先保持自我清醒不被洪流沖走,有餘力再影響周遭的人即可。我一直覺得除科技外,古代很多的觀念都比現在正確的多,如一個人的成長,可以依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順序(後二者在現代代表著工作、事業)。可惜多數人都往往忽略前兩項(個人道德淪喪、問題家庭讓個人價值觀扭曲),才會形成當前這混亂不堪的社會。不只是社會病了,而是我們的心病了。


如果我們想多瞭解這社會不穩定起源,從寫實作品中去體會是一條捷徑,用作著個人的經驗、認知呈現出來的心理面描述,比容易被扭曲的新聞媒體正確的多。如果事情不是慢慢的抽絲剝繭、從小處觀察,我們都容易被當下的結果所誤導。如同投機,市場是對或不對,其實無所謂,萬事萬物不也如此,端視我們自己相信哪一面。


我要借用作者書末的最後一句話來代表我對人生的想法:「本人有多會扯謊,相信到這裡的你一定最瞭解。是吧?」


部分喜歡的片段:
o 敲人竹槓、被敲竹槓,這就是所謂的街頭人生嘛!
o 各式各樣的資訊情報朝著耳朵灌迷湯。或許,我們應該開始學著去聽一些逆耳忠言。
o 人類的眼睛雖然如此地小,但不知為何卻是如此深奧,真是不可思議。
o 我們是無法對眼前發生的事情視若無睹、閉口不言的生物喔!不論好事或壞事,都會有「啊!那個真有趣」的好奇心,一切由此而生。
o 可悲的劣根性遺傳。
o 只是人類數目一多,有時這樣用數字來分類,必較容易掌握而已。光憑一堆數字就想插手,小心會踢到鐵板喔。
o 感到和某個人心靈相通的初夜,愛情,就是在那種時刻萌芽的。世界真是處處花朵處處開,因為連我自己都是其中一朵花兒。
o 我的武器藏在腦袋裡,誰也看不到、誰也偷不走,但卻比小鬼到處揮舞的玩具來得危險百倍。戴奧辛、股票債券、年輕女人們-最危險的東西反而隨處可見。
o 回家路上,頭上頂著雨雲,雙手插在口袋,一個人邊走邊笑。也不知道是什麼理由,但是,有時就是會想邊走邊笑。
o 寫文字比閱讀苦上千萬倍,腦筋因此變得虛弱無力,必須用我所知道的極少數字彙,努力地掰過去。但是也不能就此放棄,一方面是我也漸漸開始感到有趣,另一方面是嘗試了以後才知道,原來也有一些東西是唯有我才能寫得出來。
o 街頭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舞台,也是一所嚴格的學校。我們在那裡爭執、受傷、學習、獲得一點點成長(或許有吧),街頭物語永遠不會結束。所以我也不會說再見,或許哪天在某處再會吧。在那之前,我會為大家準備一大堆的精彩故事
o 要是找不到題材的話,就隨便捏造囉。本人有多會扯謊,相信看到這裡的你一定最瞭解。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