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隨地都想改變,或許這就是隱性的動力來源。

 

 

感覺對了,有趣,都是衡量事物的好準則,未來期望能夠對越來越多的事物,有這些感觸。

 

還沒到達前,都是撞牆期吧,反正不是屈服的放棄,就是不斷的嘗試、不斷試誤下去。

 

後來想想,還是決定要找個時間,拉回高持股水位,唯有押注,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市場,即便是打擊,都該嘗試,否則未來若資產有幸持續增加,絕對金額還是會攀升,不逐步習慣金額起伏,對未來絕對是弊多於利。

 

當然,有些小惡意,想看看自己主觀認為的善守能否真正發揮效果,而不是因低持股的善守,這完全不是同一層次,後者遜太多。

 

今天,趁幾間二手書店開門,又抱一堆回來,不被書砸不掉淚。

 

年後,除了想要伺機拉高持股外,還想降低白天看盤時間,多年習慣想改,困難度很高,只能期望緩步進行。

 

減少看盤,就能夠花更多時間在閱讀、資訊的收集與累積等事上,雖這行為短期也看不出好處。

 

或許,需要重新來過,把投機思緒好好整理一下,歸零,是撞牆期的最後手段。

 

譬如,給自己一些課題,重新去思考,當前的思維,與可能的其他方法,交錯後自己是否要維持現況,或往其他方法前進,自問自答的思考模式。

 

另一個方法,就是恢復閱讀的感想紀錄,與投機札記的常態性紀錄,從細微中去尋找改變。

 

很多方式可行,要挑哪一個??

 

二月,只剩三個交易日,好快,一個月又過了。

 

工作的年假還不少,下個月要好好想想,怎樣利用。

 

出外走走,有點想這樣做,不要太懶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