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普通投機客,追求一般利益可行,過於理想的春秋大夢,自肘能力與年紀並無利基!

 

 

如果連巴菲特或孟格這類人物,都無法改變資產管理業這種不合理利益(似半個金光黨),微小的我,只能期待哪天有人可以去打破那種,不論輸贏都可向投資人吸血的惡質情境,那人肯定不是我。

 

或許年輕時無知莽撞,對未來還會有些期待。這年紀可想想什麼是公平合理,但不用去力爭改變,尤其是對人類更加瞭解後,更缺乏了去改變的動力。若非聖賢、佛陀類人物,能對周遭人物用公平合理方式對待、不自私的與人相處,就很難完全達成,要無私奉獻,現在的我,不可能。

 

至於為別人操作,之前曾想過,時候未到,現在再思量,結果依舊,理由:

*成果普通,非卓越:回顧自己有投機紀錄的過往十年,成果普通的很,較市場略好,可幅度有限。如果我是浮誇的人,或許會以持股率不到五成,換算資金報酬率多出一倍來吹噓,但事實是,投機客對資產配置要負完全責任,對未來保守選擇低持股,就是自己能耐的一部份,因此,普通結果下,尚無動機去代操。

*連自己微小的資金都充斥閒置問題,尚無吸納外來資金的能耐:自己常批評壽險業閒置資金過多,資產配置不效率,其實自己更糟糕,從2008年以來,閒置資金比率經常性的超過50%,如果連自己這點資金都消化不完,很難有動力去吸納別人的資金。

>>為什麼自己會閒置過多資金,主要尚未克服損益波動帶來的無形壓力,這可能是自己工作收入太平凡,相較而言,投機損益變化與工作收入的相對比率,會產生一些心理面問題,譬如現在這種持股水位,就會讓單日最大下跌金額比過往增加一倍,當前這金額就讓自己短期產生不小的壓力,如果多一倍(持股水位拉高至80-90%),擔心這種損益波動會產生對投機操作上的心理危害,因此,這是一種Trade-off,放棄超過一半的獲利機會去換取安穩性,值不值得見人見智,但依我的性格,自己這樣做是順性而為,不能說無悔(因此不間斷的反省改進,想要提升攻擊力),但坦然接受這保守選擇下的慢速結果。

*自己還不到夠穩定的財務基礎:之前也曾想,多少才算有一個基本的財務基礎,現在認為至少要有以下金額,

基本財務基礎=工作收入/5%,白話就是這金額在5%的預期年報酬率下,可以百分百替代工作收入,現在的我還差距不少。或許依過去十年歷史經驗,3-5年內有機會突破,可沒突破前,自己的財務狀況仍不夠穩固,既然不夠穩固,先追求自己成長比較重要,自己都不安穩,如何去帶給別人安穩?

 

現在的我,只能說無短期憂慮,只有一個身體要負擔,可率性而為的工作、生活,只能做到這樣,未來幾年的投機規劃為:

*仍對未來世界經濟看法保守,故維持低持股率仍會是一個常態,或許能因投機能力(心理)稍微精進時,打持股率上限拉高至70-80%,但常態性低於50%,仍是短期可見的結果。

*對這波反彈或回升結束後的行情看得異常保守,短期會因市場過於樂觀,加大一些力度去參與反彈行情,譬如拉升持股超過50%,可這僅是短期因應對策,這個激情過後,我認為出現之前的崩跌或更勝之崩跌幅度,可能性依舊不低。

*如果達到基本財務基礎,再來考慮是否在工作上做調整。

*但只要投機仍表現優於市場下,會持續調整生活方式,逐漸放寬生活的節約程度。第一步是先從去年計起,打算連續三年,大幅提升給父母的每年回饋,從第四年起,要開始每年大幅提升對自己的生活補貼。這兩點不同時進行,主要是仍要追求資產累積,再尚未達成基本財務基礎前。

 

這是當前自己思量後,想做的選擇與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