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是善惡兼具,活的完整意旨,無須逼迫自己做到完美的善,偶而無傷大雅的小惡,算是好的抒發。

 

 

看了奧修解讀老子道德經的第一卷,還有一本論情緒的書,認同奧修對於完整性的解讀,多數人都非聖賢,不可能做到只有善無惡,一直逼迫自己必須做到完美,多數會得到反效果,因此,我坦然的接受自己的一切不完美。

 

十年前,我思維做了重大改變,當時一心趨善,也期望讓別人趨善,但這想法至今消失了。

 

走到現在,我相信依人類的慣性,多數人即便在工作領域上或有傑出表現,但鮮具備通曉知識的能力,或即便具備,卻因自私選擇了不顧別人而自利,反正很難去找到多少【古意】的老實人,現在只要我主觀認為非老實人,很自然的在心理保持一定距離,實在無須對於連自我要求本質都不願或不知去做的人,有太多期待。

 

從期待轉成無期待,或可說是對人性失望,更正確的說是,看到自己能力侷限,自我要求已必須持續不斷的進行,哪有多餘能力去幫助別人,況且超過90%的人屬固執且冥頑不靈的。

 

完整性是善惡、好壞、對錯等兼具,但自認為好的存在是,趨向中庸的傾向,而非多數人的極端化,極端的自私,或極端自我,或極端僵化。過去的自己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在自我要求下,會對於人有比較極端的期待,但現在不會了,並非不要求,而是合則來、不合則散,不強求其會有改變,人要改變,真的很難。

 

追求無,是去追求一個平凡的存在,唯一差異是,自己要去懂得事情的意義與影響,非單純用動物本能行事,走向動物本能的壞處是多數自私自利,這才是人類本色,不用期待人類會更成長或更良善,良善只有在表面虛榮時常見,私下要做到的太稀有。

 

只要非被看見時,誰能夠去避免偷雞摸狗,想要做到,除非一直自我訓練,否則心想,偷雞一下又沒關係,這次沒關係,下次更沒關係,一路偷雞下去,這就是慣性,或稱習慣。

 

要養成好習慣,必須要持之以恆,要抑制自私的心,要不斷的告訴自己,讓它變得跟呼吸一樣自然。

 

倒也不是說,偶而有些心魔,或做些不太體面之事會有多糟,但記得要拉回來,記得要做一捨九方式進行,用九次克制來約束一次放縱,這樣才能讓習慣養成。

 

我後來會厭惡年輕人,是因年輕人只有更自私、更好高騖遠,或許在一些短期快速之事有些機會,但路遙知馬力下,多數年輕人因為心志更脆弱、更不會自我要求,我想只會越來越失望才是。

 

這也有很大部分是環境所致,可我總是要說,可鄙之人多有可恨之處,如果不能先自我反省做了什麼,認知自己不足,我想有生之年看到社會動盪,依舊是高機率的可能。

 

正因未來紛亂機會高,實在沒有必要過度儲蓄,這1-2年要不斷的放寬生活約束,不奢侈下更率意的活著。

 

我肯定不是絕對的好人,我只是想要在沒生存壓力下去做個好人,如果做不成好人,做真小人也好,都比社會多數表面成功者多為偽君子來得好。活到現在,周遭比自己成功者,讓我佩服者鮮矣,有可取之處者都很少,多數都是幸運的既得利益者而已,多數名不符實。

 

想要完整,就要坦承自己的不足或缺點,無法做到這點,肯定會走入一個僵化的侷限中,可惜,這社會很多地方,都是利用僵化與促成不良習慣,來形成利益共同體,如果對歷史有一定認知,肯定知道,群黨多數無良。

 

自己活到這兒,整體算幸運了,雖工作上不算順遂,至少腦袋不僵化後,能從投機上發揮一點腦袋的效果,不僅僅空想、妄想。加上後來走向工作與生活平衡,至少活得比多數人自在多,即便沒有物質條件可炫耀,可至少心坦蕩蕩的。還沒找到自己的快樂,至少算內心平靜。

 

現在才體悟到,如果沒有親身經驗去過平淡勤儉生活,沒有因工作不順遂而走向內在發展,沒有看到人性本質自私而更能淡然處之,也不會走到現在的自己,想要完全沒有經驗,單純從跳躍到最後,實在癡心妄想,沒有嘗過多種滋味,怎能去感覺、去判斷。

 

因此,對於投機,我也不在想要讓周遭的人去改變,如果說就能夠體會,那也太小看人類的僵固性。有時候,多數時候,能否改變都是一種契機,沒有大刺激很難去徹底改變,最多就是在心理想改變,短期小改變又回歸故我的多。

 

這就是人性,要逆人性多數自虐,我應有不少自虐傾向。

 

持續朝無之我前進,減少強求,多利用養成習慣來成就自己,這是我想要的完整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